[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退火炉用放电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7436.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0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萍;潘玉维;王键楠;曹学军;肖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06 | 分类号: | H05B7/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06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退火炉 放电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退火炉用放电电极,包括放电电极本体、用于隔离电极与其它导体的隔离层、电极的保护外壳也是电极的放电体三部分,隔离层包裹住放电电极本体不含电极头部放电处及尾部高压电极接线处,电极的保护外壳包裹住电隔离层,同时头部伸出一个用于放电级放电的导电体,用于电极安装及导电的固定电螺栓与管道进行紧固连接同时使电极外壳与大地接通。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电极装入无需调节即插即用特点。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属于冷轧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的退火炉用放电电极。
背景技术
连续退火机组有时出现电极不能点火,检修人员拆下电极发现电极已经烧毁。经过现场技术人员的讨论分析,一致认为电极烧毁的原因为电极放电电流过大。而过大的电流的产生原因为电极放电时与被放电体的距离有问题,距离过小产生拉弧所致。经过事故分析的认定,认为事故的根源为电极安装时调整的角度不够合适或生产过程中由于震动等原因造成了角度偏离,角度较小造成了电流过大而电极烧毁。因此急需一种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退火炉用放电电极,具有免调整,防震动的特点,一举解决了退火炉点火电极不能点火或频繁烧毁的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退火炉用放电电极,包括为放电电极本体的放电提供放电体的电极外壳、设置在电极外壳内并向外延伸裸露的放电电极本体、设置在放电电极本体与电极外壳之间用于隔离放电电极本体与其它导体的隔离层,电极外壳一端通过固定电螺栓与电极安装管道相连,电极安装管道又与大地相连从而形成放电路径,电极外壳另一端设有一个用于放电电极本体放电的导电体;放电电极本体包括头部的放电处、尾部的电极接线处及中间的隔离部,隔离层填充设置在隔离部与电极外壳之间,头部的放电处、尾部的电极接线处均为裸露状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导电体与放电电极本体的头部放电处平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导电体为方形金属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隔离层为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固定电螺栓为六角螺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和维修,免调整,避免了由于调整失误而产生的故障。通过设备本身的改造,电极保护外壳伸出与电极平行的针状物,使放电电极本体与被放电体保持稳定的间隙,从而解决电极不能点火或频繁烧毁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正视图;
其中:1、放电电极本体,2、隔离材料,3、电极外壳,31、导电体,4、固定螺栓,5、电极接线处,6、煤气管道,7、电极安装管道,8、电极全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未经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74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定尺功能及上泥的机构
- 下一篇:一种金刚石修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