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3192.8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8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波;楼佳丽;刘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沐健联源光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何文聪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反接 保护 电路 | ||
1.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使能模块、控制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依次与使能模块、控制模块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被测电池连接,用于检测被测电池正接或反接,并向使能模块发送检测信号,所述使能模块向控制模块发送使能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号和使能信号,以及控制开关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开关模块串联连接在被测电池与测试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与所述被测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使能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NPN型双极性晶体管和PNP型双极性晶体管;
所述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控制信号的输出端连接,所述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与PNP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PNP型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开关模块连接,所述PNP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高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控制信号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开关模块连接,所述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高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和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PNP型双极性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测试电路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被测电池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防反接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和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测试电路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被测电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沐健联源光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沐健联源光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31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方便的空冷机底座与脚板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指示灯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