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向定位气动虎钳及其气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3615.6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8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郝亚;张席;宋歌;张春蕊;鲁张祥;许家宝;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02 | 分类号: | B25B1/02;B25B1/18;B25B1/2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孟迪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气动 虎钳 及其 系统 | ||
一种三向定位气动虎钳及其气动系统,属于机械加工用夹具技术领域,该三向定位气动虎钳,包括底座以及底座上设置的夹紧组件、对中定位组件和提升定位组件,夹紧组件包括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固定钳口的一侧设置对中定位组件,固定钳口的另一侧设置活动钳口,活动钳口与夹紧气缸相连,提升定位组件包括提升块和提升气缸;该气动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位置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和气路切换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气动虎钳整体结构简单,与气动系统相结合,可根据装夹需要,自动化控制调整工件的位置,实现了工件定位的自动化操作,动作快、定位精度高,减少了对刀的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用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向定位气动虎钳及其气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虎钳是常见的工装夹具。现有技术中,虎钳一般由底座、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组成,其中固定钳口固定在底座上,活动钳口在底座上自由滑动。夹持工件时,工件位于固定钳口与活动钳口之间,活动钳口向固定钳口移动,使工件的两面分别紧紧贴合在固定钳口与活动钳口上。
现有的虎钳在使用的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第一,现有技术中的虎钳在装夹零件时,在平行于钳口方向,零件相对与虎钳的位置是任意的,这样在批量生产中,每次更换零件都需要重新对刀,导致加工效率低;第二,当对零件上表面的装夹高度要求比较高,或者对高度较小的零件装夹时,现有技术中的虎钳一般都采用底面加垫铁对零件高度进行调整,或者一手持零件一手进行夹紧,调整费时而且每个零件的装夹高度不一;第三,现有的气动虎钳大部分有夹持余量的限制,当零件尺寸变化时,还需借助机械手柄调节活动钳口的位置,且对夹紧力的调节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向定位气动虎钳及其气动系统,主要解决了传统的虎钳在装夹工件时,工件位置调整费事费力,工件定位效率低,影响工件的加工效率的问题,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对工件进行三向自动定位的气动虎钳及气动系统,可根据加工需要,自动化控制调整工件的位置,定位动作快,定位精度高,在批量生产中,可有效减少对刀的时间,实现了工件定位的自动化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三向定位气动虎钳,包括底座以及底座上设置的夹紧组件、对中定位组件和提升定位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所述固定钳口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固定钳口的一侧设置所述对中定位组件,所述固定钳口的另一侧设置所述活动钳口,所述活动钳口与夹紧气缸相连;所述提升定位组件包括放置工件的提升块和与之相连的提升气缸,所述提升块设置在所述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之间,所述提升气缸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内设置所述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设置为水平布置的无杆气缸,所述导轨上设置所述活动钳口,所述活动钳口与夹紧气缸的滑台相连;所述导轨的端部设置固定钳口和对中定位组件,所述导轨内设置所述提升块,所述导轨外设置所述提升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和定位卡爪,所述定位气缸设置为手指气缸,所述定位气缸的两个手指分别与定位卡爪相连,所述定位卡爪包覆在所述固定钳口的外缘。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气缸设置为竖直布置的无杆气缸,所述提升气缸的滑台与提升块相连。
一种所述的三向定位气动虎钳的气动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位置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和气路切换单元,所述气路切换单元包括与提升气缸相连的电磁阀Ⅰ、与定位气缸相连的电磁阀Ⅱ和与夹紧气缸相连的电磁阀Ⅲ,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提升气缸上的位置检测组件Ⅰ、设置在定位气缸上的位置检测组件Ⅱ,所述压力检测单元为连接夹紧气缸进气口处的压力继电器;所述电磁阀Ⅰ、电磁阀Ⅲ的线圈与压力继电器串联连接,所述位置检测组件Ⅰ通过控制单元与电磁阀Ⅰ电连接,所述位置检测组件Ⅱ通过控制单元与电磁阀Ⅱ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3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自动铜线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打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