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9859.5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5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雷云;张智锋;吴健猛;陈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保护 电路 放电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保护电路以及包括电池保护电路的电池放电装置,电池保护电路包括模拟开关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开关单元和控制器模块。模拟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于电池连接端与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电池连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性导通或截止。开关单元电性连接于模拟开关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外部触发信号时输出初始使能信号控制模拟开关模块导通,并同时为电池提供驱动电源传输至输出端以驱动负载。控制器模块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驱动电源传输至输出端时,输出电池使能信号控制第一控制模块导通。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模拟开关模块,用于在第一控制模块导通时输出放电使能信号控制模拟开关模块在触发信号消失后维持导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池在产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数产品中所使用的电池的放电性能关系着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目前市场上的电子产品中电池的放电系统的控制主要分为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两部分,在大部分电池放电系统中,硬件控制系统与软件控制系统相互独立,单独对电池放电进行保护控制。硬件电路是其电池硬件控制系统最内层控制保护,软件控制系统为最外层控制保护。
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后,继续放电称为过放,在整个电池放电电路控制系统中,软件控制器与电池硬件控制器对电池的耗电较高,可以达到上百uA级甚至更高,不仅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对电池自身因过放造成电池容量下降和不可逆转的损坏,甚至造成电池鼓包或发生起火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止电池过放以电池保证安全性的电池保护电路与电池放电装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包括:模拟开关模块电性连接于电池连接端与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电池连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性导通或截止,所述电池连接端用于电性连接电池。开关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模拟开关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外部触发信号时输出初始使能信号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模块导通,当所述模拟开关模块导通时,所述电池提供的驱动电源传输至所述输出端以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出端的负载。控制器模块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驱动电源传输至所述输出端时输出电池使能信号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导通。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模拟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导通时输出放电使能信号控制所述模拟开关模块在所述触发信号消失后维持导通。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端包括电池正极连接端与电池负极连接端,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配合,自所述电池接收预设输出电压与预设输出电流。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之间,用于在所述预设输出电压与所述预设输出电流处于预设范围时,输出按键使能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以维持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处于导通状态。稳压电源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模块,还电性连接于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当所述模拟开关模块导通将所述驱动电源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端时,输出驱动电压至所述控制器模块,以控制所述控制器模块输出所述电池使能信号。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压采集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模块,还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与电池负极连接端之间,所述控制器模块依据得到所述驱动电源中的驱动电压持续输出电压采集使能信号至所述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电压采集模块依据接收的所述电压采集使能信号,输出电压采集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电性连接于电池负极连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用于检测所述输出端电流并输出电流采集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模块,当所述电池输出电流异常时,所述控制器模块输出所述电池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关断。短路检测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用于负载电路短路时,输出短路中断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性截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98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畜牧养殖用投食装置
- 下一篇:喷淋塔后尾气除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