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0510.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5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欣;葛多州;宋宁;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爱民 |
主分类号: | F16B39/08 | 分类号: | F16B3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吴栋杰 |
地址: | 233099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机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松结构,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所述的防松结构包括设置在螺母外侧的端盖,所述端盖的内壁上设有多边形凹腔,且在所述端盖固定在轴端时,所述的多边形凹腔套设到所述的螺母上并构成轴向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通过对现有端盖进行改进,在其内壁上设置多边形凹腔与螺母构成轴向间隙配合,对螺母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固定,有效的防止了螺母因振动而产生的松动现象,提高了设备运转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松结构,无需额外设置止松零件,简化了机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松结构,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连接在机械传动领域广泛使用,在轴类零件的轴端处常用螺母来固定各个零件,在机械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螺母受力松动而影响机械运行,常采用打骑缝螺钉、加左旋螺母等防松措施,但是这些结构都需要额外增加防松零件,加工及使用都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解决轴类零件轴端连接时需要另外增加防松零件的问题,达到省略零件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用于轴端螺母的轴向固定,所述的防松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外侧的端盖,所述端盖的内壁上设有多边形凹腔,且在所述端盖固定在轴端时,所述的多边形凹腔套设到所述的螺母上并构成轴向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多边形凹腔的深度大于螺母高度的1/2。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外缘轮廓为正六边形,所述端盖内壁上设置为正六边形凹腔或二十四边形凹腔,所述二十四边形凹腔的边长相等,且相邻内角分别为120°和210°。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外缘轮廓为正方形,所述端盖内壁上设置为正方形凹腔或十六边形凹腔,所述十六边形凹腔的变长相等,且相邻内角分别为90°和2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通过对现有端盖进行改进,在其内壁上设置多边形凹腔与螺母构成轴向间隙配合,对螺母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固定,有效的防止了螺母因振动而产生的松动现象,提高了设备运转的可靠性;
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松结构,无需额外设置止松零件,简化了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端连接机构的防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轴端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端盖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端盖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轴,2-键,3-轮毂,4-螺母,5-螺栓,6-端盖,61-多边形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爱民,未经姚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0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镀银合金线生产用切断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纺织机针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