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1188.6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曹正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民俗 武术 训练 过程 中的 激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升降转动装置,所述底板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共同固定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升降转动装置上端固定连接有桩柱,所述桩柱左端和右端均开有若干移动槽,所述桩柱左端和右端均通过移动槽固定安装有若干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远离桩柱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调节装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桩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通过设置升降转动装置,可以对使用者的反应速度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升降桩柱使该训练桩适合不同身高的人进行使用,该训练桩结构简单牢固,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健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在进行武术训练时,常需要使用一种激进式训练桩来提高武者的实战技术,目前所使用的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对使用者的实战能力进行提升,并且这些激进式训练桩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高度上的调节,导致整个训练桩无法多人进行使用,降低了整个训练桩的实用性,而且这些激进式训练桩多使用固定结构不仅桩杆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伸缩,也无法在受到击打时进行转动,不能对使用者的反应速度进行训练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个训练桩的灵活性,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民俗武术训练过程中的激进式训练桩,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升降转动装置,所述底板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共同固定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升降转动装置上端固定连接有桩柱,所述桩柱左端和右端均开有若干移动槽,所述桩柱左端和右端均通过移动槽固定安装有若干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远离桩柱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调节装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桩杆。
优选的,所述升降转动装置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下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控制器,所述固定筒内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伸缩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伸缩杆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上端套接有转动柱,所述升降转动装置通过伸缩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中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左杆和右杆,所述左杆和右杆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扣,所述左杆右端固定安装有左限位板,所述右杆左端固定安装有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与右限位板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所述限位装置通过两个螺纹扣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端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左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移动槽的左槽壁上部和左槽壁下部均开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右端上部和右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左右贯穿连接板、桩柱的右内壁和活动板并延伸至螺纹孔内与螺纹孔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通过螺纹杆穿插入螺纹孔内与桩柱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上端镂空且镂空处的横截面尺寸与支撑盘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伸缩杆完全收缩时支撑盘与固定筒上端平齐。
优选的,所述桩柱左侧的调节装置与右侧的调节装置成左右对称,所述桩柱左端和右端均开有供短杆移动的槽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整个训练桩上设置升降转动装置,其中的伸缩杆能够在伸缩控制器的带动对桩柱进行升高或降低,使该训练桩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并且在转动轴承的作用下该训练桩在受到击打时可以进行转动,能够对使用者的反应速度进行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卫生职业学院,未经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1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定焦结构及具有其的超广角鱼眼相机
- 下一篇:二次光学透镜及投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