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1688.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6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陆钧;贺凡波;葛俊杰;马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2J50/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线充电系统,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在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可调单元,在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可调单元;所述接收端可调单元响应于接收端调节参数,调节输出的电参数;所述发射端可调单元响应于发射端调节参数,调节输出的电参数;所述发射端调节参数与所述接收端生成的第一交互参数相关。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具有可调节的单元,从而实现双侧调节。第一交互参数将双侧调节关联,使双侧能够协同工作。并且基于双侧调节,两侧都有各自调节,不只依赖于一侧的调节工作,因此,发射端的调节的时效性可以降低双侧共同调节,也使调节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一种利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电能传输的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负载与电源之间的完全电气隔离,具有安全、可靠、灵活等等优点,随着自动泊车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的逐步普及,无线充电作为一种极具优势的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方式而受到广泛重视。在无线充电的各种实现方式中,从传输效率、传输功率、传输距离和安全性考虑,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更加适合为大功率负载,如电动汽车等设备充电。
磁耦合式无线充电的电路在处于谐振状态是会保持较大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但由于系统参数的变化,如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工作温度的变化,以及电池在充电时也是非线性变化的,以上原因都会使系统的谐振点产生漂移,导致充电效率下降,甚至无法充电。因此为使系统保持在最佳的充电状态,就需要对参数进行调节。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调节发射端的电参数,使其符合负载端充电要求,这种控制方式要求通信的实效性,以保证实时在接收端获取充电状态和充电需求,并具有一定的采样频率,从而实现控制闭环,这对于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都具有颇高的要求。还有一些方式是采用在接收端进行调节,其缺点在于调节精度相对较低,且调节范围也较发射端控制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在无线充电的调节中,降低了对通信实时性的要求,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在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可调单元,在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可调单元;所述接收端可调单元响应于接收端调节参数,调节输出的电参数;所述发射端可调单元响应于发射端调节参数,调节输出的电参数;所述发射端调节参数与所述接收端生成的第一交互参数相关。
优选的,所述接收端可调单元调节输出的电参数中的电流和电压;所述发射端可调单元调节输出的电参数中的电压和相位。
优选的,所述发射端可调单元包括:发射端变换器和逆变器;所述接收端可调单元包括:接收端整流变换器。
优选的,所述接收端还包括:接收端采样器,用于采集所述接收端的接收端电参数;接收端控制器,联通于所述接收端采样器,获取所述接收端电参数,并结合给定电参数生成:接收端调节参数和第一交互参数;接收端通信器,联通于所述接收端控制器;所述发射端还包括:发射端采样器,用于采集所述发射端的发射端电参数;发射端控制器,联通于所述发射端采样器,获取所述发射端电参数,并结合所述第一交互参数生成:发射端调节参数;发射端通信器,联通于所述发射端控制器;所述接收端通信器和所述发射端通信器信号联通,用于传递所述第一交互参数。
优选的,所述接收端电参数包括:负载的充电电压和所述负载的充电电流和接收线圈的接收电流;所述给定电参数包括:给所述负载充电时的给定电压和所述负载充电时的给定电流;所述发射端电参数包括: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所述逆变器输入电压、发射端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和发射端变换器的输入电流。
优选的,所述发射端采样器和所述发射端控制器之间具有过滤器;所述接收端采样器和所述接收端控制器之间具有过滤器;或者,所述发射端采样器包括有过滤器,所述接收端采样器包括有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1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