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窑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6414.X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0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桑圣欢;康宇;王东;李安平;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3/00;F22B1/18;F01K11/02;F01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高福勇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co base sub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窑CO2减排系统,包括水泥窑预热器、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高温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收尘器、抽风机、吸附床、精馏塔、引风机和储存罐;高温余热锅炉的出气口与收尘器的进气口相连,高温余热锅炉的出汽口与至蒸汽轮机的进汽口相连,蒸汽轮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与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型首先将烟气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并借助蒸汽轮机和发电机产生电能以用来给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的运行提供电能,从而降低了能耗,然后将CO2进行除尘、提纯和精馏后集中收集以进行二次利用并实现了水泥窑CO2的减排,且无需增加其他药剂,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窑CO2减排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碳酸钙产业较发达,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用量需求大,广泛应用于造纸、橡胶、涂料等产品制造过程中,因此,碳酸钙固体废弃物生成量也较大,碳酸钙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是关注点,废弃碳酸钙可以作为水泥熟料生产的原料,是废弃碳酸钙处置的一个方向。
废弃碳酸钙热解生成水泥时会产生含有大量CO2的烟气,CO2是全球暖化的重要因素,必须减排后才能排放;现有的CO2减排方法主要有膜分离法、吸附分离法、低温蒸馏法和物理吸收法;但是,膜分离法和低温蒸馏法工艺需要施加高压,能耗较大;吸附分离法吸附剂吸附容量有限,吸附剂用量大,成本较高;物理吸收法中吸收液容易被杂质污染导致吸收效率降低;因此,上述方法均不适用于处理水泥生产工艺中排放的含有大量CO2的烟气,CO2分离及提纯难度较大,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分离及提纯CO2,无需增加其他药剂,成本低,而且能将烟气中的热量转化成电能以二次利用,从而降低了能耗的水泥窑 CO2减排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泥窑 CO2减排系统,包括水泥窑预热器、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高温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收尘器、抽风机、吸附床、精馏塔、引风机和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的出气口与高温余热锅炉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高温余热锅炉的出气口与收尘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收尘器的出气口与抽风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抽风机出气口与吸附床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吸附床的出气口与精馏塔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精馏塔的出气口与引风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引风机的出气口与储存罐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高温余热锅炉的出汽口与至蒸汽轮机的进汽口相连,所述蒸汽轮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与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的电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的出料口与水泥窑预热器的进料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首先将烟气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并借助蒸汽轮机和发电机产生电能以用来给电加热高温分解回转窑的运行提供电能,从而降低了能耗;然后将CO2进行除尘、提纯和精馏后集中收集以进行二次利用并实现了水泥窑 CO2的减排,且无需增加其他药剂,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64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油泵过桥施压坐封封隔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基钻井液储备罐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