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尘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7146.3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8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江永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洲物资再生利用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2 | 分类号: | B03C3/02;B03C3/34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金京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尘 分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尘分离系统,包括控制部、多级分离部,所述控制部分别与每个所述分离部电连接;所述多级分离部包括多个分离组件,每个所述分离组件均包括分离本体、位于本体的腔体内的驱动件、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以及用于对粉尘中金属粉尘产生吸附力静电吸附件,所述第一出料口用于输出过滤后的粉尘;至少一个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以将未过滤完全的粉尘再次输入分离本体中;所述驱动件的转速沿粉尘过滤方向逐级增大。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采用多个分离组件、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之间的循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过滤效率,结构优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粉尘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粉尘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现有的加工工序中,例如在切削、研磨等工业加工工序中容易产生粉尘,很多精密加工的设备也会产生体量微小的粉尘。上述产生的粉尘通常为混合粉尘,通常为树脂、纸屑、金属等混合粉尘。现有技术是直接将上述混合粉尘做废料处理,仅有少部分对混合粉尘中的金属粉尘做分离回收。但目前上述分离回收的设备效率差,较难满足分离需求。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尘分离系统,其采用多个分离组件、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之间的循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过滤效率,结构优化。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粉尘分离系统,包括控制部、多级分离部,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分别与每个所述分离部电连接;
多级分离部,包括沿粉尘过滤方向依次连通的多个分离组件,每个所述分离组件均包括分离本体、位于所述本体的腔体内的驱动件、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以及用于对粉尘中金属粉尘产生吸附力静电吸附件,所述第一出料口用于输出过滤后的粉尘;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以将未过滤完全的粉尘再次输入分离本体中;
所述驱动件的转速沿粉尘过滤方向逐级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非首端的分离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分离部包括第一分离组件、第二分离组件、第三分离组件和第四分离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分离组件、第三分离组件和第四分离组件均设置有第二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带动所述分离本体内的粉尘绕所述滚轮的周向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吸附件包括相对所述分离本体固定设置的静电吸附单元和挡料件,所述挡料件与所述分离本体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静电吸附件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口的上方,以产生驱动粉尘中的金属粉尘朝向第一通道运动的静电吸附力。
进一步地,所述挡料件和所述静电吸附件位于所述滚轮的同一侧,且所述静电吸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挡料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部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绝缘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挡板的上端口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驱动辊子的上端部。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洲物资再生利用环保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洲物资再生利用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7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冻裂龙头
- 下一篇:一种零件垂直度检测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