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部背伸康复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8332.9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5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娟;罗雪;梁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10 | 分类号: | A63B23/10;A63B2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部背伸 康复训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部背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基座,装置基座的上方设有夹持柱,在夹持柱上均设有夹持板,夹持柱与夹持板固定连接,夹持板在装置基座的上方形成一个长直通道,在装置基座的侧面设有脚部背伸负重机构,装置基座和脚部背伸负重机构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装置基座活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脚部背伸负重机构固定连接;通过夹持柱和夹持板的共同作用,有效的将小腿固定稳定,并通过脚部背伸负重机构为脚部的背伸抗阻训练提供负载的支持,在脚部背伸负重机构、连接杆和夹持板的共同作用下,固定小腿从而使得脚部背伸运动中不会由于小腿的错误用力而对恢复期肌肉造成损伤或是造成小腿抽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部康复训练领域,具体是脚部背伸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脚部背伸康复训练是医疗康复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般存在于脚部手术术后或是由于卧床而导致脚部长期未活动时对脚部的基本活动功能的恢复性训练,足踝屈伸产生的屈伸动作都叫做“屈”,分为“跖屈”和“背屈”,所谓足的跖屈,即屈曲为在足踝处于正常功能位时,腓肠肌、跟腱收缩,产生足背向下、踮脚尖的运动,即足背与胫前的角度增大,为足的跖屈;足的背屈,即背伸为在足踝处于正常功能位时,胫前肌收缩,产生足背上翘的运动,即足背与胫前的角度减小,距离接近,为足的背屈。
在脚部背伸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提供脚部活动动力的肌肉除了上述的腓肠肌、跟腱、胫前肌等脚部肌肉外就是小腿三头肌,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弹力绳捆绑在脚部来对脚部施加负重,而采用弹力绳的方式通常存在弹力绳的负重无法调节的问题,这样无法适应不同需求的脚部抗阻训练,并且采用弹力绳进行脚部背伸抗阻训练时小腿部分是无固定的,这样使得小腿在脚部背伸运动的过程中不能保持稳定的姿势,在脚部背伸运动中患者由于肌肉发力不准确或是部分疼痛的影响,在继续运动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脚部背伸运动的姿势错误,特别是在背伸过程中小腿发生侧曲,会导致多处肌肉不能沿着肌肉纤维的方向进行收缩,由于这种错误的运动方式,可能对正处于恢复期的肌肉组织造成二次伤害或是造成小腿抽筋,所以如何在完成脚部背伸的抗阻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小腿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对处于恢复期的肌肉带来损伤或是造成小腿抽筋便成为脚部康复训练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进行脚部背伸抗阻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运动的小腿没有方向固定从而导致恢复期肌肉容易受到二次伤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脚部背伸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固定小腿从而使得脚部背伸运动中不会由于小腿的错误用力而对恢复期肌肉造成损伤或是造成小腿抽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脚部背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基座,所述装置基座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对并列的夹持柱,每对并列的夹持柱之间均留有空隙,在所述夹持柱上均设有夹持板,夹持板位于并列的夹持柱之间,夹持柱与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在装置基座的上方形成一个长直通道,在装置基座的侧面设有脚部背伸负重机构,脚部背伸负重机构位于装置基座在长直通道延伸方向的侧面上,装置基座和脚部背伸负重机构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装置基座活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脚部背伸负重机构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83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