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防滑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5079.X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8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建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4;E01F9/529 |
代理公司: | 绍兴共创众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4 | 代理人: | 苗浩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防滑 路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包括耐磨骨料层以及设置在其上表面的减震带,所述减震带的上表面等间距设置有凸块,所述减震带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下端的路面内部设置有截面为“T”字型的钢模,所述钢模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缓冲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挡片,所述金属挡片下端与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内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减震带以及耐磨骨料层和凸块能够增大地面与车轮的摩擦力,解决现有道路防滑效果不好的问题,缓冲板,连杆、弹簧的设置使减震带在减少刹车距离的同时减缓车辆施加的作用力,增加减震带使用寿命,减少减震带对车辆的反作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具体是一种市政防滑路面。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的修建速度越来越快,道路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市政道路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市民对市政路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但是现有的市政路面主要是普通的路面,多为沥青或者混凝土路面,这样的路面结构比较单一且防滑效果不好,在下雨或者潮湿的天气,路面十分湿滑,行人无法安全地在路面上行走,同时车辆行驶在路面上会增加车辆的刹车距离,引发安全隐患,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通常在路面上安装有减震带,但是现有的减震带功能也比较单一,车辆在通过减震带时能够明显感受到颠簸,且减震带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防滑路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包括耐磨骨料层以及设置在其上表面的减震带,所述减震带的上表面等间距设置有凸块,所述减震带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下端的路面内部设置有截面为“T”字型的钢模,所述钢模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缓冲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金属挡片,所述金属挡片下端与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内腔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骨料层下端设置有防裂层,所述防裂层下端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下端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下端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下端为基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模依次贯穿耐磨骨料层、防裂层、保护层、吸水层、混凝土层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模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混凝土层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腔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腔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金属挡片两端设置在凹槽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减震带上表面的凸块能够增加与车辆的摩擦力,避免雨天打滑,配合耐磨骨料层的作用,能够使得汽车在下雨天时保持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打滑造成车辆不受控制难以停下。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震带下端设置缓冲板、连杆、弹簧对车辆经过时,在减小车辆的刹车距离的同时减少车辆的颠簸,通过弹簧的作用,对车辆压过时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车辆过于颠簸以及减少减震带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市政防滑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市政防滑路面中的防滑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建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建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50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