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承式全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6634.0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0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刚;岳清瑞;郑明召;曾滨;王月栋;侯兆新;赵文博;韩宇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0 | 分类号: | E04B5/10;E04B5/02;E04B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承式全 预制 楼板 装配式 混凝土 组合 楼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承式全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包括H型钢梁,楼板连接在H型梁的两侧的下翼缘上表面;在所述的H型梁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加强板以提升楼盖的承载能力;在所述的楼板上表面设置有功能层;本实用新型的下承式全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将楼板置于H型梁的两侧的下翼缘上表面,减小了楼盖体系的总体高度;同时楼盖体系内部可以布置功能层,从而极大的避免了装饰装修占用建筑净空,从而可以降低单层的建筑楼层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承式全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抗震性能好的独特优势,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具有绿色建筑和工业化等显著特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必将有大的发展前景。住宅建筑占建筑总量的很大比例,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占比不足1%,从突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瓶颈的角度来看,住宅是增量市场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楼盖主要采用传统的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楼板放置于钢梁上方。这一方面造成了钢梁暴露,给钢结构的防腐防火和住宅的装饰装修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进行水、暖、电和装饰装修时,还需要在楼板上进一步铺设装修层,占用建筑净空高度,从而导致建筑的使用净空高度被进一步降低。在楼板方面,目前的方案主要包括传统桁架筋楼承板、可拆底模桁架筋楼承板和叠合板组合楼板。经市场验证,这些产品都还不是成熟的住宅建筑楼板解决方案。传统桁架筋楼承板由于压型钢板暴露,在住宅中消费者接受度很低;可拆底底模桁架筋楼承板施工过程复杂,底模的实际可重复利用性不高,成本浪费较大;而叠合板组合楼板需要实际板厚大于150mm,在楼板厚度普遍为100-120mm的住宅建筑中并不适用。
现有楼盖结构舒适度不够、方案成熟度不高的问题,制约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针对现状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承式全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一方面,这种楼盖结构将钢梁内置于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内部,使得钢结构外露造成的防腐防火问题和装饰美观问题得以避免;另一方面,这种新型装配式楼盖可以将水、暖、电等管线和设备集成到楼盖内部空间中,从而减少后期装饰装修占用建筑净空,并且在后期进行维护或建筑二次装修时也十分便利。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创新采用了全预制装配式楼板,所提出的楼板-钢梁连接方式可以保证楼盖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并且可以实现完全的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化吊装,具有极高的安装速度,绿色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承式全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全预制楼板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包括H型钢梁,楼板连接在H型梁的两侧的下翼缘上表面;在所述的H型梁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加强板以提升楼盖的承载能力;在所述的楼板上表面设置有功能层。
其中,所述的功能层的上表面与加强混凝土加强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功能层中设置可拆装式钢支架,并在其中布置水、电、暖等管线和/或电气设备;所述钢梁腹板可以局部开孔,以通过水、电、暖等管线;所述功能差钢支架和上翼缘混凝土加强板的上表面铺装装饰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楼板由两块以上预制楼板拼接而成,其中,相邻两个预制楼板拼接处为齿槽结构,相邻两个预制楼板通过齿槽相互啮合在一起;在相邻两个预制楼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的连接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固定件是按照下述方式连接的:
在每个预制楼板拼接处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连通孔;
在每个预制楼板拼接处对应连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的连通孔的另一端位于开口槽内;
一连接件穿过连通孔连接两个预制楼板;所述的连接件的外壁与连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保留有灌浆缝;
所述的一连接件的两端位于两个预制楼板的开口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6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