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线充电发射圈的接线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7747.2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6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莫贵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云之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52;H01R13/10;H01R13/04;H01R24/00;H01R24/20;H01R24/28;H01R10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2 | 代理人: | 董武洲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创***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 充电 发射 接线 | ||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发射圈的接线头,包括:接线头外壳、卡齿结构、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本实用新型采用左右接线头外壳相互咬合的方式进行扣接,接线简单方便,接线头外壳前段的卡齿结构能够将左右接线头外壳锁死,贴合度高,本实用新型采用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的方式接通电缆,比传统接线方式更稳固,不会出现接触不良或短路的现象,由于左右接线头的形状一致,扣接时无误差不会出现缝隙,而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都设与左右接线头内,因此扣接后外部完全绝缘和防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无线充电发射圈的接线头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无线充电技术从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小功率充电的领域逐渐扩展到了电动自行甚至电动汽车等大功率充电领域。
无线充电器线圈的好处就是低成本,高谐振。无线发射端线圈需要具有信号强、速度快的特点,线与线的端头连接需在高配合度下紧密咬合,保证发射端的工作效率,因而线圈接线口设计需使线与线的端头连接保持高精密度的配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线充电发射圈的接线头,解决现有接线方式繁琐,接线密度不足容易接触不良,拆卸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发射圈的接线头,包括:接线头外壳、卡齿结构、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所述接线头外壳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右接线头外壳形状一致,接线头外壳为空腔结构,左右两个接线头外壳前端都有凸出部分使左右接线头外壳互为咬合形成搭扣,接线头凸出部分前端设有卡齿结构,接线头外壳后端为插线口,左右接线头外壳前端凸出部分底部分别设有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电缆分别从左右接线头外壳的插线口插入与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连接,接线头外壳未凸出部分前端设有反向卡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齿结构和反向卡齿结构数量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左右接线头外壳相互咬合的方式进行扣接,接线简单方便,接线头外壳前段的卡齿结构能够将左右接线头外壳锁死,贴合度高。
(2)本实用新型采用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的方式接通电缆,比传统接线方式更稳固,不会出现接触不良或短路的现象。
(3)由于左右接线头的形状一致,扣接时无误差不会出现缝隙,而针状导体和导体插槽都设与左右接线头内,因此扣接后外部完全绝缘和防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接线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针状导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导体插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接线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表示含义如下:
1-接线头外壳;2-卡齿结构;3-针状导体;4-导体插槽;5-突出部分;6-插线口;7-反向卡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云之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云之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7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