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门锁隐蔽式唤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9238.3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1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华;卢伟;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叮咚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00 | 分类号: | E05B17/00;E05B15/00;E05B4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知人匠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5 | 代理人: | 吴慧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门锁 隐蔽 唤醒 结构 | ||
智能门锁隐蔽式唤醒结构,一门锁,所述门锁的锁壳内设有至少一隐蔽凹槽,此隐蔽凹槽内设有一能够唤醒门锁主板的电容模块,所述电容模块与门锁主板电连接,所述门锁主板上电连接有门锁开关模块。由于在门锁主板启动门锁开关模块之前设置了一个隐蔽式唤醒流程,使得门锁主板需要经由该隐蔽式唤醒结构方可唤醒使用,而隐藏式唤醒结构又只有相应的用户才知道其隐藏的位置所在,因此该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恶意开门行为,增加了用户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安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隐蔽式唤醒结构。
背景技术
在智能门锁领域,现有产品一般设计为门锁在外,开启门锁的触摸板、刷卡板、指纹头等设于固定位置,裸露在外或是掀开外盖就可以触及,很容易被人恶意尝试开门,这样的门锁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有些产品虽然有防恶意输入功能,但是仍存在被尝试成功开门的风险,给家居生活带来一定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机隐藏、隐秘的智能门锁唤醒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智能门锁隐蔽式唤醒结构,其特征在于:一门锁,所述门锁的锁壳内设有至少一隐蔽凹槽,此隐蔽凹槽内设有一能够唤醒门锁主板的电容模块,所述电容模块与门锁主板电连接,所述门锁主板上电连接有门锁开关模块。
进一步,所述门锁锁壳的门锁前壳内设有至少一隐蔽凹槽。
进一步,所述门锁的锁壳内设有多个隐蔽凹槽,所述能够唤醒门锁主板的电容模块设于其中一个隐蔽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电容模块其内设有电容触摸检测单元、与电容触摸检测单元电连接的信号反馈电路;所述电容触摸检测单元用以将其表面达到一定程度的静电进行电信号放大并将此放大的电信号发送给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用于接收电容触摸检测单元之放大的电信号,并将此电信号转化为一个高电平;所述信号反馈电路上设有电源接口和反馈信号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门锁主板电连接,用以从门锁主板从获得电源;所述反馈信号接口与门锁主板电连接,用以将信号反馈电路所生成的高电平传输给门锁主板。
进一步,所述电容模块其信号反馈电路上还设有共地接口,此共地接口与门锁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门锁开关模块为刷卡开启门锁模块。
进一步,所述门锁开关模块为指纹开启门锁模块。
进一步,所述门锁开关模块为触摸开启门锁模块。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在门锁主板启动门锁开关模块之前设置了一个隐蔽式唤醒流程,使得门锁主板需要经由该隐蔽式唤醒结构方可唤醒使用,而隐藏式唤醒结构又只有相应的用户才知道其隐藏的位置所在,因此该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恶意开门行为,增加了用户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容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叮咚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叮咚云(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9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活塞连杆机构拆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