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深度水体采样装置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1185.9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2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燕;宁增平;马良;刘意章;杨菲;孙嘉龙;肖唐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6 | 分类号: | G01N1/16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度 水体 采样 装置 改进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采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深度水体采样装置改进结构;属于环保监测采样装置。它包括采样器和深度调节装置;采样器由采样管(4)、活塞(5)、活塞杆(2)构成,深度调节装置由由两个半圆筒(1)对合固定的圆筒状支护筒构成,两半圆筒(1)的结合面上分布有若干位置对应的定位槽(6);定位圈(3)固定在采样管(4)的顶面,该定位圈的两侧边缘各有一块向外凸出且与两侧定位槽(6)相适配的定位耳(9),采样器通过定位圈(3)固定于支护筒中;活塞杆(2)上固定有拉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样和携带方便、采样数据准确,是一种可调节采样深度的水体采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采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采样深度的水体采样装置,属于环保监测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不同水层的水文、化学、生物等信息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水体特征的重要表征,也是开展各项研究至关重要的基础数据资料。因此水样采集过程中准确定位是实现特定深度范围采样的关键,这对获取科学的水质监测数据,指导环境调查及环境修复有重要意义。
为此,名称为“多深度水层水质采样器(CN204405374U)”、“一种采样深度范围可调的水样采集器(CN208568380U)”的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公开了可实现多深度采集水样的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准确定位、避免不同水层的水体混杂,但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且不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和携带方便的多深度水体采样装置改进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采样器和深度调节装置;所述采样器由针管状的采样管、位于该采样管中的活塞、与该活塞固定连为一体的活塞杆、固定于采样管顶端管口处的定位圈构成,所述深度调节装置由两端具有通孔的圆筒状支护筒构成;该支护筒由两个半圆筒对合固定而成,两半圆筒的结合面上均匀分布有位置对应的若干定位槽;定位圈的左右侧边缘各有一块向外凸出且与两侧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耳,采样器通过两定位耳固定于支护筒中;固定在活塞杆上的拉绳穿过位于支护筒顶部的通孔向上伸出。
两个半圆筒之间通过铰链和卡扣机构连接固定;支护筒的表面分布有若干通水孔;支护筒的底部固定有钉齿。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针管状或柱塞状的采样器,既方便采样操作、又能避免不同深度的水体混杂,保证水体样本准确可靠;
2)将采样器通过定位圈固定于带有刻度的支护筒中,因此既可实现采样深度调节和准确定位、保证采样数据准确,又能避免采样器在下沉过程中被硬物撞击损坏;
3)在支护筒的表面设置若干通水孔,既可减小水流对其造成的冲击、避免发生偏斜或移位,又能避免上层水体从支护筒底部进入而导致采样数据准确;
4)在支护筒的底部设置钉刺,可避免支护筒被水流冲击而发生偏斜或移位,导致采样深度和采样位置不准确;
5)支护筒还具有收纳、保护采样器的作用,便于野外作业携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采样和携带方便、采样数据准确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是实用新型支护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半圆筒1、活塞杆2、定位圈3、采样管4、活塞5、定位槽6、钉齿7、通孔8、定位耳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11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助老拐杖
- 下一篇:一种玉石加工用除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