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1799.7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9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健翔;孙晋飞;杨宝金;赵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易可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5B30/02;F25B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周国勇 |
地址: | 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器 蒸发器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节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升压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端,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并联的水冷蒸发器和风冷蒸发器,所述水冷蒸发器和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出口端分别连接升压装置的第一入口端和第二入口端,所述升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借此,本实用新型能减少蒸发器结霜的现象,增加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和能效比,同时拓宽热泵机组的适用温度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民经济能源消耗总量的40%左右为建筑物所消耗的能源,而建筑物全年运行量中大部分用于冬季采暖,因此,降低冬季采暖对能源的消耗是当前节能减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了有效利用清洁能源,近年来,我国北方多个省份陆续推广“煤改电”工程,以电能驱动热泵机组的采暖方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低温制热性能急剧衰减的难题。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热泵机组中的单蒸发器蒸发压力减小、排气压力升高、压缩机压缩比增加、蒸发器结霜量增多,从而导致热泵机组能效比降低、制热量减小,出现了低温工况建筑物热负荷需求增加与空气源热泵机组供热量减小的矛盾。
现有技术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依靠高压缩比压缩机及双级压缩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温制热的问题,但其运行能效较低,且依然存在低温结霜无法正常制热的现象;二是设置双风冷蒸发器,双风冷蒸发器可以交替使用,能够对压缩机进行能量调节,防止蒸发压力降低而影响热泵机组性能,但是双风冷蒸发器只能依靠外界环境热量工作,当环境温度低时,仍然会出现结霜现象,系统能效比降低、制热量减小的现象还是得不到有效解决;另外,由于蒸发器结霜,热泵机组制热量少,现有技术的热泵机组能够适应的最低环境温度为-20℃左右,适应范围较小。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其能够减少蒸发器结霜的现象,增加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和能效比,同时拓宽热泵机组的适用温度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升压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端,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通过节流装置连接有并联的水冷蒸发器和风冷蒸发器,所述水冷蒸发器和所述风冷蒸发器的出口端分别连接所述升压装置的第一入口端和第二入口端,所述升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所述水冷蒸发器包括冷媒管路和外源水管路,所述外源水管路包括连接外部热源设备的外源水进口和外源水出口;所述冷媒管路包括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所述冷媒出口连接所述升压装置的第一入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所述外部热源设备连接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资源或者风能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所述升压装置为喷射器;所述第一入口端为工作流体入口,所述第二入口端为引射流体入口,所述升压装置的出口端为混合流体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所述节流装置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所述风冷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连接第一节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所述水冷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连接第二节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喷射器的双蒸发器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的最低适应温度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易可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易可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17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