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3443.7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3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旭;颜勇;李锦坤;黄月林;李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A47L9/22;A47L9/28;A47L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导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出风导向件设置于吸尘器的外壳内;出风导向件具有用于容纳气流发生器的容纳腔和分别与容纳腔连通的入风口、至少一个排风风道;入风口与吸尘器的分离组件的排气口连通,且入风口还与气流发生器的吸气口相贴合;排风风道由气流发生器至外壳的方向延伸并对准外壳上的出风口、气流发生器的排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发生器所排放的气体经出风导向件的排风风道便可直接从外壳的出风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的气流发生器排放的气体从集尘杯的底部排出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保证集尘杯不被气流发生器排放的气体吹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气流发生器作为吸尘器的重要部件,在通电时其内部叶轮可高速旋转,以将叶轮中的空气以极高的速度排出,这样使得吸尘器内便形成瞬时真空,进而与外界形成负压差,在该负压差的作用下清除物被吸入至吸尘器内。
现有技术的气流发生器一般经排气筒向外界排气,其中,排气筒部的一端口与位于吸尘器外壳内的气流发生器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口穿过对接于外壳下方的集尘杯暴露至外部。然而,这种排气方式存在将集尘杯吹掉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吸尘器的气流发生器流经集尘杯排出而存在将集尘杯吹掉的风险问题,提供一种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
一种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所述出风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吸尘器的外壳内;
所述出风导向件具有用于容纳气流发生器的容纳腔和分别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入风口、至少一个排风风道;
其中,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吸尘器的分离组件的排气口连通,且所述入风口还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吸气口相贴合;
所述排风风道由所述气流发生器至所述外壳的方向延伸并对准所述外壳的出风口、所述气流发生器的排气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风道的设置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排风风道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每相邻两个排风风道之间的间隙用于使所述分离组件中对应的分离器的排尘口伸入至所述吸尘器的集尘杯内,其中所述集尘杯与所述外壳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导向件包括:具有所述入风口的内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部的外壳体以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风体;
每个通风体均连通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且所述每个通风体的管腔构成一个排风风道;
所述气流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个分离器的排尘端外廓呈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直径由所述外壳至所述集尘杯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每个通风体的内腔沿周向的长度由所述外壳至所述集尘杯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个通风体的一端口与所述内壳体之间的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每个通风体的另一端口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中远离所述集尘杯的第一边沿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所述外壳体中靠近所述集尘杯的第二边沿与所述集尘杯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壁和密封壁,所述安装壁与所述密封壁之间的间距由所述外壳至所述集尘杯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安装壁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沿上,所述密封壁用于密封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沿中面向所述集尘杯的壁上由内至外依次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3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下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铸机的升降滑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