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3828.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磊;周玉柱;李长江;唐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直流 串并联 切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包括多通道直流源、控制器以及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若干组切换单元,每组切换单元通过并联端子顺次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每个所述切换单元的正极铜排通过串联端子与其相邻切换单元的负极铜排串联连接,所述多通道直流源的每个通道分别连接一组切换单元,所述多通道直流源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效率高且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源系列电源测试领域,重点偏向于电池包、电机、电控测试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行业对汽车内容关键部件单元的测试要求也原来越严格,不仅在功能和指标上提出更多需求,在测试效率方面,传统的测试平台已经难以达到行业要求。
车载控制器与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提供着稳定的能量变换,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驱动发动机运行。由于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控制器作为配套单元,自然也出现各种电压等级,各种功率等级的差别。对于控制器的开发,对电源的工作范围要求更宽,以适用不同控制器产品的开发。
特别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控制与电池包负载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超过1500V,甚至2000V的产品。要想兼容此类产品的测试,需要对电源进行特殊处理,实现可以并联亦可以串联的功能。但是对于串并联的连接对于实际操作者来说一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现有技术直接线缆对接或者通过铜排中转,即通过螺栓直接将线缆通过铜鼻子对接,但接触面不平,接触电阻大,在经过大电流时,铜鼻子容易过热而导致线缆烧毁。另外,三个以上铜鼻子很难操作连接在一个螺栓上,操作费时费力。有些测试厂家制作简易工装,采用铜排连接汇总,但在进行多台并联时,手动操作,调节串并联连接较为不便,需要改造电源输出连接方式才可以实现串联高压输出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效率高且安全可靠的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包括多通道直流源、控制器以及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若干组切换单元,每组切换单元通过并联端子顺次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每个所述切换单元的正极铜排通过串联端子与其相邻切换单元的负极铜排串联连接,所述多通道直流源的每个通道分别连接一组切换单元,所述多通道直流源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多通道直流源启动后,设置输出模式,将信息通过通讯协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作为从控单元,接收到多通道直流源发来的控制模式,按照内部程序既定逻辑进行IO端口输出控制,从而实现若干组切换单元串并联的控制,切换装置内部采用铜排连接,只需要设置多通道直流源的输出模式即可实现各组切换单元的串并联切换,不需要繁琐的接线,操作方便,效率高,多通道直流源的通道正负极与铜排直接连接,接触面积充分,散热良好,连接安全可靠。
优选的,所述切换模块包括四组切换单元,所述四组切换单元分别为顺序编号的第一切换单元至第四切换单元,第一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1#和负极铜排1#,第二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2#和负极铜排2#,第三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3#和负极铜排3#,第四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4#和负极铜排4#,正极铜排1#通过继电器KM6-1与正极铜排2#连接,正极铜排2#通过继电器KM5-1与正极铜排3#连接,正极铜排3#通过继电器KM7-1与正极铜排4#连接,负极铜排1#通过继电器KM6-2与负极铜排2#连接,负极铜排2#通过继电器KM5-2与负极铜排3#连接,负极铜排3#通过继电器KM7-2与负极铜排4#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铜排1#通过继电器KM6-3与负极铜排2#连,正极铜排2#通过继电器KM5-3与负极铜排3#连接,正极铜排3#通过继电器KM7-3与负极铜排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3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筑粒混凝土整体预制集成卫生间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跟随吸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