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巷道环形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7107.X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4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凯;荣峰;王合祥;王驹;施林峰;孙永强;崔玉峰;张玉升;于宝民;刘岑;顾笑伟;王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孙成林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巷道 环形 通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巷道环形通风装置,它包括环形排风装置和环形送风装置,环形排风装置和环形送风装置各自独立地与通风区域连接。所述的环形送风装置包括变频送风机、送风主管道、分流三通、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送风电动调节阀、送风支管、通风区域、压力测量仪表和预留送风扩建端。其优点是:通风系统的主管为环形布置,可实现两路风管共同到达同一用风点,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调节电动风阀,实现对突发事件集中通风,增大事故点瞬时风量;采用管道通风,可确保各点空气不交叉污染;通过监测不同硐室有害物质情况,实现分室按需调节风量,一定程度上减少系统总风量,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巷道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下巷道环形通风装置,主要应用于地下实验室、地下矿山、地下厂房、地下硐室等地下工程,尤其适用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下巷道一般采用全断面通风,即以整个巷道作为通风场,通过专用的矿井通风机组形成整个巷道正压或负压,然后通过调节不同巷道进出口的风门控制流经该巷道的风量,实现排除有害物质。这种通风方式使用的风量较大,不方便进行风量的调节,但存在独头巷道的情况下通风受限,后端巷道空气质量逐渐变差,尤其是应对爆破等少数工况缺少调节手段。
目前也有一些地下巷道采用管道通风系统,但无论送风还是排风均采用树形通风管路,即通风系统由主管、干管、支管等组成树形结构,最后由专用风机排出或压入。此种方式能做到合理组织风流,保证空气质量,但风量受管径制约,无法进行有效调节,无法应对爆破等少数工况,主管道若遇到塌方、冒顶等突发事件易受损,大大影响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地下巷道环形通风装置,它克服现有地下巷道通风系统存在的调解困难、可靠性差、能耗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地下巷道环形通风装置,它包括环形排风装置和环形送风装置,环形排风装置和环形送风装置各自独立地与通风区域连接。
所述的环形送风装置包括变频送风机、送风主管道、分流三通、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送风电动调节阀、送风支管、通风区域、压力测量仪表和预留送风扩建端。
所述的环形送风装置包括并联的第一变频送风机和第二变频送风机,第一变频送风机和第二变频送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送风主管道与分流三通连接,分流三通分别连接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
所述的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连接至少一个通风区,具体包括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连接第一送风支管,第一送风支管上设置第一送风电动调节阀,第一送风支管接入第一通风区,第一环形主干管连接第二送风支管,第二送风支管上设置第二送风电动调节阀,第二送风支管接入第二通风区,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连接第三送风支管,第三送风支管上设置第三送风电动调节阀,第三送风支管接入第三通风区。
所述的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连接至少一个通风区,具体包括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连接第四送风支管,第四送风支管上设置第四送风电动调节阀,第四送风支管接入第四通风区,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连接第五送风支管,第五送风支管上设置第五送风电动调节阀,第五送风支管接入第五通风区,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连接第六送风支管,第六送风支管上设置第六送风电动调节阀,第六送风支管接入第六通风区。
所述的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和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预留送风扩建端和第二预留送风扩建端,第一环形送风主干管和第二环形送风主干管构成的环形送风主管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送风压力测量仪表。
所述的环形排风装置包括变频排风机、排风主管道、合流三通、第一环形排风主干管、第二环形排风主干管、排风电动调节阀、排风支管、通风区、排风压力测量仪表和预留排风扩建端。
所述的第一变频排风机和第二变频排风机并联,第一变频排风机和第二变频排风机的进风口通过排风主管道与合流三通连接,合流三通分别连接第一环形排风主干管、第二环形排风主干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7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