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文丘里混合乙炔和空气的燃气脉冲吹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9750.6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6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军;魏小林;吴东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F23D14/02;F23D14/64;F23D14/46;F23D14/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文丘里 混合 乙炔 空气 燃气 脉冲 吹灰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文丘里混合乙炔和空气的燃气脉冲吹灰器,包括空气气瓶、乙炔气瓶、阀门、流量计、连接管道、文丘里管和吹灰罐,文丘里管包括入口段、渐缩段、喉部、渐扩段、出口段和引射孔,吹灰罐包括进气阀、燃烧室、点火器、喷口段和端盖,吹灰罐的喷口段包括磁铁块、磁铁孔和连接轴。空气与乙炔气体通过文丘里管充分混合,进入吹灰罐燃烧爆炸,生成的高温高压烟气推动吹灰罐右端端盖打开,冲向吹灰部位,实现吹灰效果。调整不同气瓶的阀门开度,可以调节乙炔和空气的流量,改变气体的混合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空气与乙炔气体按比例充分混合,吹灰罐出口的端盖与磁铁的配合可以实现点火前输气阶段吹灰罐的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预混燃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文丘里混合乙炔和空气的燃气脉冲吹灰器。
背景技术
燃气脉冲吹灰器是一种性能先进的新一代吹灰技术,效果优异、运行可靠、操作维护简单,其利用乙炔等常用可燃气体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吹灰。与常规的燃烧过程不同,燃气脉冲吹灰器中混合气体快速燃烧爆炸能够生成高温高压的烟气,高温高压的烟气从输出管的喷口处喷出后,作用在受热面上,进而使积灰脱落。
文丘里管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较低,在生产和生活等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流量的测量、气体的混合、液体的除杂等。脉冲吹灰器在燃烧爆炸之前需要实现乙炔和空气两种气体的预混,传统的燃气脉冲吹灰器是将两种气体分别送入混合器,再进行混合,混合效果不佳,而且装置复杂。因此,一种利用文丘里混合乙炔和空气的燃气脉冲吹灰器成为本领域的技术关键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文丘里混合乙炔和空气的燃气脉冲吹灰器,能够实现空气与乙炔气体按比例充分混合,防止混合气体燃烧爆炸前自吹灰罐出口流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文丘里混合乙炔和空气的燃气脉冲吹灰器,包括空气气瓶a1、乙炔气瓶b2、阀门a3、阀门b4、流量计a5、流量计b6、连接管道a7、连接管道 b8、文丘里管9、连接管道c10和吹灰罐11。
所述空气气瓶a1、阀门a3、流量计a5、连接管道a7和文丘里管9的入口段91通过法兰依次连接,构成空气气体管路;乙炔气瓶b2、阀门b4、流量计 b6、连接管道b8和文丘里管9的引射孔96通过法兰依次连接,构成乙炔气体管路;文丘里管9的出口段95、连接管道c10和吹灰罐11的进气阀111通过法兰依次连接,构成空气-乙炔混合气体的输送管路。
所述文丘里管9包括入口段91、渐缩段92、喉部93、渐扩段94、出口段 95和引射孔96,渐缩段92的渐缩角为16度,渐扩段94的渐扩角为7度;喉部93截面为圆形,内径为18mm,长度为30mm;引射孔96的截面为圆形,内径为10mm,外径为12mm。
所述吹灰罐11包括进气阀111、燃烧室112、点火器113、喷口段114和端盖115;其中,喷口段114包括磁铁块a1141、磁铁孔a1142、连接轴1143、磁铁孔b1144和磁铁块b1145,磁铁块a1141为长方体,长为20mm,宽为8mm,高为4mm,磁铁块b1145为半圆拱形,内径为44mm,外径为46mm;端盖115 包括轴套1151和盖板1152,端盖115采用铁质材料。
所述吹灰罐11的喷口段114上设置连接轴1143,端盖115上设置轴套1151,轴套1151与连接轴1143相配合。
所述燃气脉冲吹灰器,采用上述管路布置及阀门调节方式,要求空气气源压力为0.25~0.60MPa,乙炔气源压力为0.10~0.15MPa,则爆炸吹灰过程空气- 乙炔混合比例为11.5~12.6。若需要其它空气-乙炔的混合比例,则需要改变系统特别是文丘里管9的结构参数,因此,超出上述空气-乙炔的混合比例,则不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同时,文丘里管9的外径及连接管道、阀门、流量计可以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本专利不做要求,也不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97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盖板密封圈间胶水压合机
- 下一篇:一种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