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自持焚烧低热值污泥鼓泡式内循环流化床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3894.9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2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赜;陈双荣;谭广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绿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16;F23G5/30;F23G5/44;F23G5/50;F23G7/00;F23C10/14;F23C10/20 |
代理公司: | 大连博晟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6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持 焚烧 热值 污泥 鼓泡式内 循环 流化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自持焚烧低热值污泥鼓泡式内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鼓泡式内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的炉堂底部,设有水冷布风板,在水冷布风板的下部设有风室,风室与点火器联接,下渣管从水冷布风板通过风室联接到炉外的下渣器。炉堂为纵向设置,自下而上分为密相区、稀相区与过渡区,分别实现干污泥低温气化、高温燃烧、燃料内循环等功能。风室有一次风风管与一次风机联接,炉堂密相区有二次风风管与二次风机联接,炉体顶部开口与旋风除尘器连接,旋风除尘器的排烟道上依次设有配风室和烟尘二级净化气固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添加辅助燃料可以实现自持燃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流化床焚烧炉。
背景技术:
城市污泥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尖锐,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关心、政府部门压力较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在现有的污泥处理的技术中,主要采用的工艺方法有:污泥填埋、堆肥农用、厌氧消化、污泥焚烧处理等方法。
焚烧可使污泥中的可燃成分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终成为稳定的灰渣。焚烧法具有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度快,无害化处理较彻底,余热可再利用等优点。焚烧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焚烧废物,使被焚烧的物质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研究表明,入炉污泥和辅助燃料的平均热值大于7000 kJ/kg时,才能保证燃烧过程的稳定和实现完全燃烧。
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污泥干基热值较高,均值在15~19MJ/kg,我国城市污泥干基热值均值在11MJ/kg左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污泥干基热值低22 .4%~37 .7%。同时,国内污水厂外运污泥仍具有较高的含水率,经脱水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基本在80%以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污泥脱水和干燥工艺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污泥的干燥是以大量的热能耗为代价的。研究表明,把我国的城市污泥先期脱水到含水率65~70%左右,再干燥至含水率20%左右的干泥,焚烧污泥所产生的热量能够满足干燥污泥所需要的热量。这样便可实现污泥减量节能环保的目的。
但即使把污泥干燥到含水率20%左右,我国污泥的平均热值也仅在7000~8000kj/kg,刚刚能满足污泥理论上自持燃烧的要求,在实际工程和现有的设备不添加辅助燃料难以实现自持燃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的一种能自持焚烧低热值污泥鼓泡式内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结构简单,不添加辅助燃料可以实现自持燃烧。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自持焚烧低热值污泥鼓泡式内循环流化床焚烧炉,涉及焚烧炉体,焚烧炉体顶部开口,内部为炉堂,炉堂为纵向设置,自下而上分为密相区、稀相区与过渡区,其特征在于,炉堂底部设有水冷布风板,在水冷布风板的下部设有风室,风室与点火器联接,排渣管从水冷布风板通过风室联接到炉堂外;风室有一次风风管与一次风机联接,炉堂密相区有二次风风管与二次风机联。
所述的一种能自持焚烧低热值污泥鼓泡式内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体顶部开口与旋风除尘器连接,旋风除尘器的出口烟道上设有配风室和烟尘二级净化的气固分离器。
所述焚烧炉体外安装有干污泥存储仓和带有播料风的干污泥按需定量给料器,给料器连通焚烧炉体密相区底部。所述水冷布风板的上下两侧均覆盖有耐火材料层,水冷布风板由均匀布置的风帽与多条平行排列的水冷管组成,风帽开孔为上下两层或多层布置,风帽开孔有下倾角度。
所述排渣管在水冷布风板中部设置排渣口,排渣管穿过风室与振动排渣装置连接,排渣管带有水冷套管。
所述炉堂密相区为干泥气化区,稀相区为气化气燃烧区,过渡区为在气化气高温焚烧后进入炉顶烟道前的一个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绿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绿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38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保无人机用着陆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