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组辊连续辊轧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4971.2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7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通力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3/02 | 分类号: | B21B13/02;B21B1/24;B21B3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铭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2 | 代理人: | 迟春筱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组辊 连续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压、辊弯成型技术,具体涉及多组辊连续辊轧成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多个辊轮组;每个所述辊轮组包括上辊、下辊和支座,所述上辊和下辊安装在两侧的支架上;所述多个辊轮组的上辊的辊压面从入料端起逐渐变宽。本实用新型的辊轧成型装置生产效率很高,所需设备和工人数量却很少;能够制造出断面形状十分复杂的构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可以得到表面加工质量很高的各种形状的制件(保证带料的表面质量);辊轧成形的主要工具‑‑成形辊的使用寿命长,而且制造较简单、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压、辊弯成型技术,具体涉及多组辊连续辊轧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017年,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实现了我国国产中程干线客机技术突破。自运10下马以来,中国大型客机领域一路跌跌撞撞,大飞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则成为国人心中永恒的伤痛,在经历了30多年的艰辛与苦难后,C919终于翱翔于祖国的天空,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干线客机。作为飞机最为核心的航电、飞控和发动机都有中航工业或商发参与其中,虽然现阶段C919使用美国GE的发动机,但预计到2020年后,将换装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目前,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发动机,有的部件因制造工艺困难,靠外包我国制造商加工。针对美国GE公司现生产的一款发动机,其中有一个配套零件“蜂窝”加工工艺困难复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效率,耽误生产交付计划。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生产效率和和产品质量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组辊连续辊轧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组辊连续辊轧成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多个辊轮组;每个所述辊轮组包括上辊、下辊和支座,所述上辊和下辊安装在两侧的支架上;
所述多个辊轮组的上辊的辊压面从入料端起逐渐变宽。
优选地,所述支座的截面为L型,其竖直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上辊;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下辊。
优选地,所述支座的水平边上设有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下辊两侧设有环形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生产效率很高,所需设备和工人数量却很少;能够制造出断面形状十分复杂的构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可以得到表面加工质量很高的各种形状的制件(保证带料的表面质量);辊轧成形的主要工具--成形辊的使用寿命长,而且制造较简单、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组辊连续辊轧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辊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辊轮组的主视图;
图4为各辊轮组上辊的示意图;
图5为辊压前后材料的示意图;
其中,1-上辊,2-下辊,210-环形挡板,3-支座,310-第一安装孔,320-第二安装孔,33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4;
多组辊连续辊轧成型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多个辊轮组;每个所述辊轮组包括上辊1、下辊2和支座3,支座的截面为L型,其竖直边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安装孔310和第二安装孔320;第一安装孔310用于安装上辊1;第二安装孔320用于安装下辊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通力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通力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4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