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让压节点及拱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6047.8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2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东;陈智慧;朱孟君;任兆丹;王智勇;刘厚全;张俊儒;陈雪锋;孔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22 | 分类号: | E21D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黄景辉;张颖玲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点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让压节点,包括套筒、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流动压缩体和支护体,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连接套筒,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中至少一个可相对于套筒滑动,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与套筒形成封闭的承压腔,流动压缩体填充在承压腔内,第一承压板远离承压腔的一端和第二承压板远离承压腔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支护体,支护体凸出于套筒的端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拱架,用于支护隧道内的围岩,包括架单元和上述让压节点,让压节点安装在架单元内。本申请提供的让压节点由于采用了流动压缩体,当围岩形变应力较大时,让压节点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使得围岩应力得到一定的释放,从而解决了需要不断更换拱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让压节点及拱架。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以及地下矿物开采等工程中,都会使原有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部分围岩受到扰动后能够自稳,部分围岩则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护措施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而对于软岩破碎带以及地应力较大的软岩底层,围岩通常会受到多次掘进和动压的扰动,进而围岩破碎、松动圈较大以及由于高地应力产生的大变形等问题对结构产生了较大的松动压力与形变压力。
围岩较大的形变应力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造成结构侵限,因而实际工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换拱架,才能使围岩与支护结构保持稳定的状态,这样不仅延长了工期,也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让压节点及拱架,以解决围岩需要不断更换拱架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让压节点,包括:套筒;第一承压板,连接所述套筒;第二承压板,连接所述套筒,所述第一承压板和所述第二承压板中至少一个可相对于所述套筒滑动,所述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与所述套筒形成封闭的承压腔;流动压缩体,填充在所述承压腔内;以及支护体,所述第一承压板远离所述承压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承压板上远离所述承压腔的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支护体,所述支护体凸出于所述套筒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体包括:钢管,与所述第一承压板或所述第二承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钢管凸出于所述套筒的端面;混凝土,浇筑成形在所述钢管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压板和所述第二承压板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流动压缩体包括干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压板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板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板和所述第二承压板分别与所述套筒进行密封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让压节点包括密封体,所述套筒上形成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位于所述第一承压板远离所述承压腔的一侧,所述密封体通过所述浇筑孔浇筑在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承压板的配合处;和/或,所述让压节点包括耐磨套,套设在所述第二承压板上,所述耐磨套包裹所述第二承压板与所述套筒滑动配合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套筒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承压板与所述套筒可以通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定位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包括螺纹孔或销孔。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拱架,用于支护隧道内的围岩,包括架单元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让压节点,所述让压节点与所述架单元交替设置形成拱状结构,所述支护体连接所述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让压节点相对于所述拱架的中心平面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6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透明显示屏
- 下一篇:让压节点及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