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电源充放电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6369.2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9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西桂;刘金刚;周楚敏;郭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5 | 代理人: | 缪太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电源 放电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检测接入待充电产品且恒流充电的移动电源充放电控制器,具备:充电插入检测电路,其与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是否接入电路;DC设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于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USB设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于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于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并向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输出电平信号;当待充电设备插入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充电端口时,驱动电路向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输入高电平,高电平用于驱动充电插入检测电路发出启动充电指令,从而向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充放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在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用电子充电设备。以往,移动电源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时,其内置电芯及锂聚合物电芯在控制蓄电池向负载输出电流过程中,由于电芯及锂聚合物电芯不能控制蓄电池输出的电量,长时间使用时,造成移动电源的内置蓄电池使用周期缩短。
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具备智能控制蓄电池的单次输出电量,有效解决蓄电池因过放而引起的使用周期缩短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移动电源在USB或DC口接入待充电电子产品时,移动电源不能及时做出充电反应,影响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移动电源不具备自动检测设备插入的缺陷,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检测接入待充电产品且恒流充电的移动电源充放电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移动电源充放电控制器,具备:
充电插入检测电路,其与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接入电路;
其中,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包括DC设备检测电路及USB设备检测电路;
DC设备检测电路,其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
USB设备检测电路,其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端;
驱动电路,其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并向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输出电平信号;
当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充电端口插入所述待充电设备时,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输入高电平,所述高电平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发出启动充电指令,以向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设为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二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USB设备检测端;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DC设备检测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使能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于所述微控制器的USB设备检测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还包括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耦接于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其用于稳定输入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还包括微控制器,
所述微控制器的DC设备检测端耦接于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插入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6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实验舱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保铝单板保温一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