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准确定位的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0253.6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3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丁纯;朱可为;王琴;朱宣;邹京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准确 定位 注射器 | ||
本申请公开了可准确定位的注射器,包括:筒体(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柱塞(2);设置在所述筒体(1)或所述柱塞(2)上的至少两个距离确定的标记(3),用于辅助操作者确定目标位置。本申请提供的可准确定位的注射器,通过两个距离确定的标记辅助操作者对目标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连接在注射器上的针头可以准确地从目标位置刺入,减小进针位置偏差造成损伤的发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准确定位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临床医生对眼部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药物研究的发展,近几年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底病显示出良好疗效,使得原来有些没有明确治疗办法的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玻璃体腔注射是眼科常见的操作,在做好眼部准备后,在手术室内按做内眼手术(比如白内障手术)进行标准的眼部消毒,点表面麻醉药,然后在距角膜缘3-4mm处将需要的药物注入眼睛玻璃体内,保持局部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作用。
玻璃体腔注药适用的疾病范围包括:(1)眼内新生血管生长性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如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微血管病变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等;(2)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等;(3)各种眼内感染,如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感染。
但目前眼科医生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时,往往需要医生凭经验来判断角膜缘后3-4mm的位置并进针,一旦进针位置发生偏差,可能产生如下的并发症:第一、进针靠前可导致外伤性白内障;第二、进针靠后可能伤及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这两类并发症都非常严重,需要手术处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及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实现对进针位置的准确定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准确定位的注射器;本申请提供的可准确定位的注射器,通过两个距离确定的标记辅助操作者对目标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得连接在注射器上的针头可以准确地从目标位置刺入,减小进针位置偏差造成损伤的发生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准确定位的注射器,包括:
筒体;
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柱塞;
设置在所述筒体或所述柱塞上的至少两个距离确定的标记,用于辅助操作者确定目标位置。
优选地,设有三个所述标记,分别为第一标记、第二标记、第三标记,所述第一标记用于指示参照点,所述第二标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参照点的最短距离,所述第三标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参照点的最长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标记与所述第二标记的距离为3mm,所述第一标记与所述第三标记的距离为4mm。
优选地,还设有第四标记,所述第四标记位于所述第二标记和所述第三标记之间,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参照点的最佳距离。
优选地,所述标记具体为具有颜色的涂层,或位于所述筒体或柱塞表面的凸起或凹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柱塞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滑动部,以及与所述滑动部连接的杆,所述杆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向外展开的平面,所述标记均设置在所述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标记都设置在所述平面的中心点与所述平面边缘任一点的连线上,且其中一个所述标记位于所述平面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0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尘车车架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危废焚烧灰渣中贵重金属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