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歇运行的恒温控制的气体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6033.4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7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李骥;刘娟;曹辉友;满庆文;陈晓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F24H3/04;F25D17/02;F17D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5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运行 恒温 控制 气体 输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歇运行的恒温控制的气体输送系统;包括混合气体配比装置、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缓冲储气罐、气体减压稳压阀组、调节型电动阀、开关型电动阀、变频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管道;在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的冷冻水出口端安装调节型电动阀,使得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的出气端通过与调节型电动阀连接通,送气管上分别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恒温输送气体控制的实验环境要求条件下,达到满足实验恒温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运行成功概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特殊实验室内气体恒温输送系统的设计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间歇运行的恒温控制的气体输送系统,提供特定时间段内实验要求的温度恒定的混合气体,同时增加实验运行成功概率的目的。
背景技术
在进行一些特殊的科学实验时,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些特殊的要求,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来达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特殊实验室内的恒温气体输送系统。实验装置对气体的温度要求很高,要求温度控制范围为20±0.5℃,如达不到要求,则实验装置元器件的表面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损坏。实验时间具有间歇性,每次实验时间为10分钟,每次实验间歇时间为2小时,在此段时间内对实验装置进行修正调整,每天进行四组实验。目前基本没有对气体有恒温要求,如有,也仅仅是因气体温度过低而进行加热。而且在实验的间歇时间段内,气体系统要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间歇运行的恒温控制的气体输送系统;在实现恒温输送气体要求条件下,增加实验运行成功概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间歇运行的恒温控制的气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进气管一、进气管二、混合气体配比器、混合气体管、温度传感器、冷冻水进水管、冷冻水出水管、旁通阀门、电动调节阀、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一、保温材料、旁通管道、缓冲气体储罐、减压装置一、减压装置二、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在线品质分析仪、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二、电动开关阀;在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一的出气口端安装温度传感器,使得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一的出气口端通过冷冻水出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出气口温度,进气管一和进气管二分别与混合气体配比器连接,进气管一与进气管二经过混合气体配比器混合后形成混合气体管,温度传感器在混合气体管上,混合气体管与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一连接,混合气分别经过缓冲气体储罐、减压装置一、减压装置二、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二、电动开关阀;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在线品质分析仪分别安装在混合气体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间歇运行的恒温控制的气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温材料设置在旁通管道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一的输出端上;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一和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二分别连接有冷冻水进水管和冷冻水出水管,冷冻水出水管上设置旁通阀门和电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与出气口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线连锁调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间歇运行的恒温控制的气体输送系统;在实现恒温输送气体要求条件下,增加实验运行成功概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优点体现为;
其1,温度恒定:目前几乎没有对气体温度控制的方法,如有,也仅仅是因气体温度过低而采用加热,都很难将气体处理到实验要求的恒温精度,即使能勉强实现,其系统也不稳定,如天然气系统常用的加热装置,无法实现20±0.5℃。而利用带冷冻水的电加热式气体温控装置的本系统方案得到的气体,则能轻松满足实验对气体的温度要求,保证实验成功的概率。
其2,温度可调:在实验间歇运行时间段内,气体从室外蒸发器出来的气体随室外温度变化,通过控制电加热的加热量和冷冻水调节阀的开度,调节供气温度,这也保证了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温度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6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导线偏心覆冰模拟设备
- 下一篇:一种精加工的“T”型异型铜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