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7348.0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3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辉;朱献文;陈建庭;瞿东滨;陆国赞;朱纬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郑明辉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融合器,该颈椎融合器由钛合金材料3D打印而成,该颈椎融合器包括支撑主体及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内部,所述缓冲部由微孔组成,所述缓冲部中部具有上下贯通所述缓冲部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植骨仓,所述植骨仓与所述微孔相通,所述支撑主体上设有左右贯通所述支撑主体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微孔相通。本申请的颈椎融合器稳定性较好,且利于椎体骨组织与该融合器的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融合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颈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及其他病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退变导致腰椎滑脱或不稳及其他椎间盘疾病,需要进行椎体间融合术。现有的颈椎融合器,其稳定性一般较差,植入人体后,颈椎融合器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且现有的颈椎融合器不利于椎体骨组织与颈椎融合器内部的融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融合器,该颈椎融合器稳定性较好,且利于椎体骨组织与该融合器的融合。
其技术方案如下:
颈椎融合器,该颈椎融合器由钛合金材料3D打印而成,该颈椎融合器包括支撑主体及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内部,所述缓冲部由微孔组成,所述缓冲部中部具有上下贯通所述缓冲部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植骨仓,所述植骨仓与所述微孔相通,所述支撑主体上设有左右贯通所述支撑主体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微孔相通。
所述支撑主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支撑主体上表面的第一凸出部凸出于所述缓冲部的上表面,位于所述支撑主体下表面的第一凸出部凸出于所述缓冲部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远离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逐渐向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中部延伸聚集。
所述支撑主体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侧板、第二支撑侧板、第三支撑侧板及第四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与第四支撑侧板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与第三支撑侧板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侧板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支撑侧板、第四支撑侧板的一侧边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侧板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支撑侧板、第四支撑侧板的另一侧边相连。
所述通孔为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与第三支撑侧板上,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主体上设有钉孔,所述钉孔的底部贯穿所述支撑主体的一侧边后位于所述缓冲部上。
所述缓冲部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微孔的孔隙率为50%至80%。
所述支撑主体为实心结构。
所述缓冲部的上表面、下表面的内侧高度低于外侧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用于对于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申请的颈椎融合器由钛合金材料3D打印而成,钛合金材料的稳定性较好,保证了该颈椎融合器的稳定性。颈椎融合器由3D打印而成,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患者打印不同尺寸的融合器,令融合器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颈椎融合器的支撑主体用于支撑,该支撑主体保证了颈椎融合器的刚性,使颈椎融合器在受到大力挤压时不会出现过大的形变,颈椎融合器的稳定性较好。该颈椎融合器的缓冲部在融合器受到挤压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令颈椎融合器不会因过大的挤压出现损坏。颈椎融合器在植入前需要在植骨仓内放入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入后,与颈椎融合器临近的椎体骨组织通过植骨仓的上方、下方及微孔长入植骨仓内部,利于椎体骨组织与融合器的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郑明辉,未经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郑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7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