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暖纱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7788.6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市精美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暖 纱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暖纱线,旨在解决传统的纱线主要是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由于保暖性能不佳,使得纱线无法满足某些保暖性产品的需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保暖纱线,包括基线,基线由若干涤纶丝加捻而成,基线外设置有缠绕线,缠绕线包括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呈交替螺旋状缠绕至基线上,基线外设置有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第一包覆层上开设有透气孔,第一包覆层与缠绕线之间设置有包芯纱,包芯纱穿过透气孔呈S形连接于缠绕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缠绕线与基线之间的紧密性,使得纱线具有保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暖纱线。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纱线的细度有多种表示方法,例如号数、公制支数、英制支数、旦尼尔等,纱线的捻度用每米或每英寸的捻回数表示,毛纱及毛线一般用于纺织羊毛衫、毛裤、毛背心、围巾、帽子及手套和编织各种春秋季节服饰用品,传统的纱线主要是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保暖性能不佳,因此无法满足某些保暖性产品的需求,使得传统纱线在应用范围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710919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纱线,包括基线,其特征在于,基线是具有弹性的橡皮筋或涤纶丝,基线外由多股空心纤维丝交织缠绕包裹,并且在空心纤维丝和基线之间夹杂有羊绒短纤维,基线由一根捻向为“S”的涤纶丝和一根捻向为“Z”的涤纶丝按照“S”加捻合股,羊绒短纤维的一端从空心纤维丝之间穿出,多股空心纤维丝交织缠绕成网状结构。
上述方案,通过具有弹性的基线使得成品纱线具有弹性,多股空心纤维丝形成人体与外界的空气隔层,使得热传递速度慢,从而提高保温效果。
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暖纱线,由于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呈交替螺旋状缠绕至基线上,使得第一缠线、第二缠线和基线之间缠绕紧密,第一包覆层和缠绕线之间通过包芯纱进行连接,且通过第二包覆层进行隔离和保护,使得纱线制作成服饰后可起到保暖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暖纱线,包括基线,所述基线由若干涤纶丝加捻而成,所述基线外设置有缠绕线,所述缠绕线包括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所述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呈交替螺旋状缠绕至基线上,所述基线外设置有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包覆层与缠绕线之间设置有包芯纱,所述包芯纱穿过透气孔呈S形连接于缠绕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线由若干涤纶丝加捻而成,由于涤纶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若干单束涤纶丝加捻后,在涤纶丝具备弹性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涤纶丝的强度,使得基线作为中心能够更好的支撑整体结构,为了增加纱线内部的含气量,因此在基线外缠绕有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且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呈交替螺旋状缠绕至基线上,第一缠线、第二缠线和基线之间会形成有空隙,以基线为中心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由于第一包覆层与缠绕线之间设置有包芯纱,包芯纱穿过第一包覆层上的通气孔进行连接且包芯纱的起始端固定于第一包覆层上,使得纱线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包覆层与第一包覆层之间连接有连接纱,所述连接纱呈Z形穿过透气孔连接至第二包覆层,所述连接纱由氨纶纤维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通过连接线进行固定且连接线由氨纶纤维制成,氨纶纤维克服了如应力、应变性能、支数范围和橡胶纱之模朔性的质量缺陷,氨纶纤维具有超高弹性,且具有耐磨性,增加了纱线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缠线和第二缠线均由若干束毛纤维纱交捻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市精美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义乌市精美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77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