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杆进料机轴承进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69724.X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8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银;薛艳芬;董鸣彦;赵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鼎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5/02 | 分类号: | B65G4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吉飞虎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杆 进料 机轴 承进油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螺杆进料机轴承进油结构,包括设置在螺杆轴与进料机壳体之间的轴承,轴承的外圈上开设有注油穿孔,进料机壳上开设有进油孔道,进油孔道和注油穿孔连通,且进油孔道为S型,其分为下凹道和上凸道,下凹道内存储有润滑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下凹道内设置有润滑油,一来可以存储润滑油,在需要进行润滑油润滑轴承的时候,通过吹起装置将润滑油吹入轴承中,二来可以防止外部的微尘进入轴承内。增设的进油孔道设置有若干个,能够增加进油效率,使得轴承均匀受油。橡胶塞有助于放置外部杂质进入轴承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杆进料机轴承进油结构。
背景技术
皮带机是带式输送机的简称,有固定式和移动式,结构简单,效率高。以挠性输送带作物料承载和牵引构件的连续输送机械。一条无端的输送带环绕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两滚筒之间的上下分支各以若干托辊支承。物料置于上分支上,利用驱动滚筒与带之间的摩擦力曳引输送带和物料运行。现有的螺杆通过轴承与机壳旋转连接,轴承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卡壳的现象,因此获得一种用于螺杆进料机的轴承进油结构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螺杆进料机轴承进油结构,包括设置在螺杆轴与进料机壳体之间的轴承,轴承的外圈上开设有注油穿孔,进料机壳上开设有进油孔道,进油孔道和注油穿孔连通,且进油孔道为S型,其分为下凹道和上凸道,下凹道内存储有润滑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凹道内设置有润滑油,一来可以存储润滑油,在需要进行润滑油润滑轴承的时候,通过吹起装置将润滑油吹入轴承中,二来可以防止外部的微尘进入轴承内。
作为上述一种优选方式,进油孔道设置有四个,且呈十字状设置,下凹道始终向下,上凸道始终向上。进油孔道斜向设置。进油孔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90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的进油孔道设置有若干个,能够增加进油效率,使得轴承均匀受油。
作为上述一种优选方式,进油孔道上塞有橡胶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塞有助于放置外部杂质进入轴承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下凹道内设置有润滑油,一来可以存储润滑油,在需要进行润滑油润滑轴承的时候,通过吹起装置将润滑油吹入轴承中,二来可以防止外部的微尘进入轴承内。增设的进油孔道设置有若干个,能够增加进油效率,使得轴承均匀受油。橡胶塞有助于放置外部杂质进入轴承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图1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螺杆轴;2-外圈;3-注油穿孔;4-下凹道;5-上凸道;6-润滑油;7-橡胶塞;8-进料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杆进料机轴承进油结构,包括设置在螺杆轴与进料机壳体之间的轴承,轴承的外圈上开设有注油穿孔,进料机壳上开设有进油孔道,进油孔道和注油穿孔连通,且进油孔道为S型,其分为下凹道和上凸道,下凹道内存储有润滑油。
在下凹道内设置有润滑油,一来可以存储润滑油,在需要进行润滑油润滑轴承的时候,通过吹起装置将润滑油吹入轴承中,二来可以防止外部的微尘进入轴承内。
进油孔道设置有四个,且呈十字状设置,下凹道始终向下,上凸道始终向上。进油孔道斜向设置。进油孔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90度。增设的进油孔道设置有若干个,能够增加进油效率,使得轴承均匀受油。
进油孔道上塞有橡胶塞;有助于放置外部杂质进入轴承内部。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鼎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鼎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97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