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1729.6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1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羽;付绪兵;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02;H05B3/14;F24D1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永创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刘佳伟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驱动 石墨 烯基电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包括基底绝缘层、含有石墨烯的中间发热层和外封绝缘层,中间发热层涂覆在基底绝缘层与外封绝缘层之间,中间发热层的上表面通过导电胶粘贴有3条平行的导电电极,3条导电电极在中间发热层上等间距分布,基底绝缘层采用耐温绝缘材料制成,中间发热层采用由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混合而成的导电浆料制成,外封绝缘层由具有阻燃、耐温和绝缘功能的树脂制成;优点是采用中间接火线,两边接零线的线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发热效率,而且安全性更加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膜,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
背景技术
电热膜在我国的供暖应用尽管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由于电热膜供暖的先天优势,尤其是电热膜技术的成熟,国产化的提高,电热膜供暖工程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正视电热膜技术,并选择电热膜供暖。尽管电热膜供暖概念目前已深入广大消费者理念,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技术仍然存在缺陷。不管是顶暖、墙暖还是地暖的方式,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安全性。目前的电加热膜供暖工程中多采用220-380v的电压作为供暖电压,尽管在铺设过程都有严格标准,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规避安全风险。因此,寻求一种能够在安全电压下运行的电加热膜供暖方法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提高发热效率,而且安全性更加可靠的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包括基底绝缘层、含有石墨烯的中间发热层和外封绝缘层,所述的中间发热层涂覆在所述的基底绝缘层与所述的外封绝缘层之间,所述的中间发热层的上表面通过导电胶粘贴有3条平行的导电电极。
3条所述的导电电极在所述的中间发热层上等间距分布。
所述的基底绝缘层采用耐温绝缘材料制成。如PET、PI、PC等。
所述的中间发热层采用由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混合而成的导电浆料制成。当电流通过时产生热效应,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出去,成膜后电阻小,发热效率高,在安全电压(≤36V)下即可实现电热转换需要。
所述的外封绝缘层由具有阻燃、耐温和绝缘功能的树脂制成。使加热材料与外界绝缘,保证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采用的电路设计为3条平行导电电极,中间1条接火线,两边的2条接零线,通电情况下即便是在外封胶绝缘失效的情况下也能避免触碰边缘引起的触电危险。同时由于采用1条火线2条零线,相当于是2块电热膜并联,这样整体电阻变小,发热功率增大,发热效率提升。采用低电压(≤36V)驱动发热,安全可靠,三电极的电路设计实现了高效发热,真正实现节能、高效、安全的三位一体,可广泛应用于房屋供暖及电子元器件加热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发热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低电压驱动石墨烯基电加热膜,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底绝缘层1、含有石墨烯的中间发热层2和外封绝缘层3,中间发热层2涂覆在基底绝缘层1与外封绝缘层3之间,中间发热层2的上表面通过导电胶粘贴有3条平行的导电电极4。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1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