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用纤维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2009.1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0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青;吴学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G3/00 | 分类号: | A41G3/00;D01D5/09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61100 河南省许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冷却 装置 | ||
发用纤维冷却装置,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和冷却风供送设备,内筒体和外筒体均水平设置,内筒体同轴线设置在外筒体内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封板,环形封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内筒体和外筒体固定连接,内筒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内外通透的冷却风孔,外筒体中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一个进风管接头,冷却风供送设备的出风口通过两根风管分别与两个进风管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原理科学,结构简单,在发用纤维束输送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吹冷风冷却,冷却效果大大提高,从而确保了发用纤维回弹性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假发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用纤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假发产品日益流行,市场需求量激增,人发资源日益稀缺,化纤假发的需求量和产量逐渐加大。聚丙烯腈纤维是发用纤维最常见的一种,在生产过程中均是加热,在进行定型作业时需要进行冷却以达到较好的定型。目前车间内一般采取风冷的方式,采用风机直接吹拂纤维,由于车间内的空气温度较高,采用这种方式冷却效果差,并且风机只朝向纤维的一侧吹拂,这样也导致同一束的纤维内外冷却不均匀,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回弹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冷却均匀、冷却效果好的发用纤维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发用纤维冷却装置,包括内筒体、外筒体和冷却风供送设备,内筒体和外筒体均水平设置,内筒体同轴线设置在外筒体内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封板,环形封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内筒体和外筒体固定连接,内筒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内外通透的冷却风孔,外筒体中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一个进风管接头,冷却风供送设备的出风口通过两根风管分别与两个进风管接头连接。
左端的环形封板的内圈为左大右小的喇叭口结构,右端的环形封板的内圈为左小右大的喇叭口结构,喇叭口结构的较小端与内筒体的接触面曲面过渡。
冷却风供送设备包括支腿,支腿上设置有箱体,箱体的前侧和后侧均敞口,箱体前侧连接有前小后大呈四棱锥状的聚风罩,聚风罩的前端连接有风机,风机前端的出风口通过Y型三通管与所述的风管连接,箱体内由前到后设置有若干组的换热盘管,每组换热盘管上下来回折弯后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每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穿过箱体的底部,换热盘管内通过水泵通入有冷水,箱体底部设置有与换热盘管下端连接的支撑杆,相邻两组换热盘管之间的上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风机包括前后通透的风筒,风筒后端与聚风罩前端固定连接,风筒的内圈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三根辐板,辐板的内端设有电机,电机的主轴与风筒的中心线重合,电机的主轴前端安装有至少三片风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筒体安装到原来车间的风冷位置,纤维束由左向右穿过内筒体。同时水泵将冷水通过进水口泵入到换热盘管内,可以采用一个水泵通过多通管接头与多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连接,或者每组换热盘管匹配一个水泵,风机启动将箱体内经过冷水热交换后的冷空气向前经聚风罩的汇集后,将冷风通过风管送入到环形空腔内,再由内筒体上均匀开设的冷却风孔对穿过内筒体内部的纤维束进吹风冷却,冷风对纤维束的周向均进行吹拂,并且可将纤维束给吹开,冷却效果极佳,另外,由于采用了冷水与空气的热交换,这样就可使冷却风相比车间的温度降低,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
环形封板的喇叭口结构的较小端与内筒体的接触面曲面过渡,这样可避免纤维束与环形封板或内筒体端部产生应力被割断。
电机在驱动风叶高速旋转时,会产生较多热量,冷却风可对电机进行冷却,从而确保电机能长时间工作。
箱体内采用多组换热盘管,充分提高热交换效果。支撑杆用于支撑换热管,连接杆用于将多组换热盘管连接为一体,确保换热盘管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2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