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不开刀自体眶脂肪转移术的组织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2303.2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1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明;张志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晓明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王梦娜 |
地址: | 73003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开刀 脂肪 转移 组织 扩张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不开刀自体眶脂肪转移术的组织扩张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了现有眶脂肪转移填充泪沟手术方法不易操作、术后易瘢痕增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弹性环,弹性环一端设有缺口,缺口的两端分别设有悬臂,悬臂端部设有支撑部。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自体眶脂肪转移术,手术时不需开刀,只需在针眼中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组织扩张,即可使眶隔充分暴露,便于手术者进行操作,且出血少,不易损伤软组织,术后无瘢痕增生,不影响美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开刀自体眶脂肪转移术的组织扩张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进行眶脂肪转移填充泪沟时,均需要作外路切口,并且存在以下弊端:使用普通拉钩易损伤软组织,出血增多,暴露眶隔不充分,影响手术者操作,术后易瘢痕增生,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不开刀自体眶脂肪转移术的组织扩张器,以解决现有眶脂肪转移填充泪沟手术方法不易操作、术后易瘢痕增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不开刀自体眶脂肪转移术的组织扩张器,包括弹性环,弹性环一端设有缺口,缺口的两端分别设有悬臂,悬臂端部设有支撑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悬臂为钩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悬臂包括连接段和支撑段,连接段上设有旋转座,支撑段通过轴连接在旋转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悬臂与弹性环所在的平面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自体眶脂肪转移术,手术时不需开刀,只需在针眼中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组织扩张,即可使眶隔充分暴露,便于手术者进行操作,且出血少,不易损伤软组织,术后无瘢痕增生,不影响美观;
2.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3. 本实用新型中的悬臂分为两段(连接段和支撑段),两段之间通过轴连接,支撑段的角度可微调,并通过摩擦力固定,手术时,可根据不同术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使弹性环尽可能靠近术者面部,避免妨碍手术者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性环;101-缺口;2-悬臂;201-连接段;202-支撑段;3-支撑部;4-旋转座;5-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不开刀自体眶脂肪转移术的组织扩张器,包括弹性环1,弹性环1一端设有缺口101,缺口101的两端分别设有悬臂2,悬臂2端部设有支撑部3。
悬臂2为钩状。
悬臂2包括连接段201和支撑段202,连接段201上设有旋转座4,支撑段202通过轴5连接在旋转座4上。
悬臂2与弹性环1所在的平面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医用不锈钢或塑料等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不开刀自体眶脂肪转移术的应用如下:
充分浸润麻醉后,用12#注射针头在下结膜囊内扎针眼,用眼科剪进入针眼内,钝锐结合分离至眶缘下1公分处,捏住弹性环1使两个悬臂2相靠,支撑部3伸入该处针眼,缓慢放开弹性环1,两个支撑部3即张开,针眼被撑开,使眶隔充分暴露,即可进行手术。根据术者所需牵拉的层次和角度,通过轴5调节支撑段202和弹性环1之间的角度,使弹性环1尽可能靠近术者面部,避免妨碍手术者进行操作。调节时,轻轻拨动支撑段202,使其形成适宜的角度,支撑段202依靠其与轴5以及连接段201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角度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晓明,未经冯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2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育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承生产用机械手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