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泥浆循环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9322.8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0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辉;金辉;胡俊;李捷;王占林;卢昌;张伟涛;邱志涛;李鹏;叶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6 | 分类号: | E21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新昂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浆 循环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一侧与制浆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另一侧与储浆池相连通,所述制浆池和所述沉淀池分别通过第一出浆口和第二出浆口与第一泥浆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泥浆槽与所述制浆池相离的一侧依次与沉淀井和第二泥浆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泥浆槽与所述沉淀井相离的一侧与护筒相连通;为了使泥浆在池中的精华效率更高,设置了三级池,制浆池、沉淀池和储浆池,提高了净化的效率;此外,沉淀井为十字状,有利于砂石在沉淀井的两侧沉淀,减少了泥浆渣料;最后,循环设置,降低了泥浆的流失,避免了泥浆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变电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本工程共使用杆塔151基,其中单回路耐张塔34基,单回路直线塔 116基,双回路终端塔1基。以白果变至道观河变为线路前进方向,小号侧为白果变,大号侧为道观河变,杆塔位置栏中“十”号表示塔位在桩位基础上向道观河变方向移动,“一”号则反之。依次以T1~T151顺序编号。全线地形划分为:丘陵36%、平地43%、河网泥沼21%。本工程沿线地貌单元主要为垄岗地貌、河流一级阶地等,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含碎石黏性土,下伏片岩、片麻岩、砂砾岩、粉砂岩等,线路所经地段无不良地质作用。部分塔位地下水位埋深约1.0~6.0m,地下水位埋藏较浅。
本工程灌注桩采用机械钻孔成型,桩身水下浇注砼,钻杆成孔时,需要大量的泥浆,泥浆主要起到护壁、冷却钻头、带走钻渣和软化土体的作用。现阶段,钻孔过程中,泥浆除渣效率低,需要多次循环才能达到清孔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净化系统,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清孔除渣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一侧与制浆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另一侧与储浆池相连通,所述制浆池和所述沉淀池分别通过第一出浆口和第二出浆口与第一泥浆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泥浆槽与所述制浆池相离的一侧依次与沉淀井和第二泥浆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泥浆槽与所述沉淀井相离的一侧与护筒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护筒与所述第二泥浆槽相离的一侧通过进浆管与汽凝泵相连通,所述汽凝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浆池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储浆池的贯通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一侧;所述沉淀池和所述制浆池的贯通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沉淀井为十字状。
进一步,所述护筒内设有钻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浆口和所述第二出浆口均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泥浆槽和第二泥浆槽与所述沉淀池的竖直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了使泥浆在池中的精华效率更高,设置了三级池,制浆池、沉淀池和储浆池,提高了净化的效率;此外,沉淀井为十字状,有利于砂石在沉淀井的两侧沉淀,减少了泥浆渣料;最后,循环设置,降低了泥浆的流失,避免了泥浆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泥浆循环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9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流风机组件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旋切原木的防卡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