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苯并三氮唑生产用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9326.6 | 申请日: | 201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2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元顺;曹建福;柏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顺恒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C07D249/18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陈维琴 |
地址: | 24219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氮唑 生产 用邻苯二胺 加压 法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苯并三氮唑制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苯并三氮唑生产用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反应箱和酸化结晶箱,所述反应箱和酸化结晶箱之间连通有排液管,且排液管上固定连通有吸液泵,所述吸液泵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反应箱的前后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料箱,所述接料箱的底部连通有两个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贯穿固定板的顶部并连通有排料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大多苯并三氮唑制备装置都是将邻苯二胺直接倒入亚硝酸钠水溶液,没有进行均匀的分散,导致中和反应时间加长,严重的降低了制备的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苯并三氮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苯并三氮唑生产用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苯并三氮唑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主要用作铜和铜合金的缓蚀剂、金属防锈剂、涂料添加剂、高分子材料稳定剂等,其用途非常的广泛。
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苯并三氮唑的方法,相较于常压法,其所得的苯并三氮唑的纯度更高,且收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使用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苯并三氮唑时,需要将邻苯二胺溶入质量分数为37%的亚硝酸钠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而现有的大多苯并三氮唑制备装置都是将邻苯二胺直接倒入亚硝酸钠水溶液,然后进行搅拌中和,由于邻苯二胺是直接被倒入的,没有进行均匀的分散,导致中和反应时间加长,严重的降低了制备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苯并三氮唑生产用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大多苯并三氮唑制备装置都是将邻苯二胺直接倒入亚硝酸钠水溶液,没有进行均匀的分散,导致中和反应时间加长,严重的降低了制备的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苯并三氮唑生产用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反应箱和酸化结晶箱,所述反应箱和酸化结晶箱之间连通有排液管,且排液管上固定连通有吸液泵,所述吸液泵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
所述反应箱的前后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料箱,所述接料箱的底部连通有两个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贯穿固定板的顶部并连通有排料管,且两个排料管对称铰接在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反应箱的顶部对称连通有两个进料管,所述反应箱的顶部对称连通有两个圆筒,所述反应箱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塞,且活塞活动插接在圆筒的内圆面上,所述反应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反应箱的顶部、接料箱和固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板的下侧,所述转轴的外圆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杆;
所述转轴的外圆面上固定套接有凸轮,两个所述排料管相靠近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远离排料管的一端均与转轴的外圆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箱的前后侧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加热板。
优选的,所述反应箱的左侧面连通有进液管,且进液管、排液管和进料管上均固定安装有密封阀门。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与加热板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为软管。
优选的,所述接料箱的内侧面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
优选的,所述排料管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紧贴在凸轮的外圆面上。
优选的,所述反应箱的右侧面连通有压力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苯并三氮唑生产用邻苯二胺加压法制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顺恒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顺恒信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9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搅拌乳化机
- 下一篇:智能楼宇气体灭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