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脉冲射流岩屑清洗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9614.1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8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43402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射流 岩屑 清洗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脉冲射流岩屑清洗工具,属钻井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它由上接头、壳体、中心管和下接头构成,壳体的一端螺纹安装有上接头,壳体的另一端螺纹安装有下接头,壳体内部通过左轴承和右轴承活动安装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一端端头与上接头抵触连接并对应连通,中心管的另一端端头与下接头抵触连接并对应连通;左轴承和右轴承之间的中心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流孔,导流孔与中心管的中心孔相互连通,壳体圆周上设置有与导流孔对应的多个射流孔,导流孔与射流孔间歇连通。该清洗工具能对岩屑床进行清理,防止岩屑积沉,同时增强了清洗工具周围钻井液的紊流程度从而使流体产生更好的携岩效果,避免了岩屑积沉过多造成卡钻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脉冲射流岩屑清洗工具,属钻井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大位移水平井、多分支井等复杂结构井进行石油钻井过程中,岩石被钻头钻碎形成岩屑堆积在井眼环空中,通过循环钻井液被不断的携带到地表。但由于有重力、粘滞阻力和冲击力等作用力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岩屑床,如果井内沉积岩屑床厚度过高,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井下问题,如钻压无法有效传递、井下钻具组合摩擦阻力及扭矩增大、机械钻速慢、起下钻遇阻严重造成卡钻、扭断钻具等问题,处理这些井下事故将大幅度降低机械钻速,大幅度增加非生产时间和作业成本。需要在复杂结构井的钻井过程中有较高的井眼清洁效率,使岩屑床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钻具与井眼安全。
现有的岩屑清除工具因其结构的原因存有缺陷,缺陷是:一般的岩屑清除工具都是钻杆加欠尺寸扶正器的结构,使用岩屑清除工具时,借助钻杆旋转带动岩屑清除工具发生转动,利用岩屑清除工具的扶正器,引起周围流体发生变化,破坏岩屑床的稳定,并将岩屑通过钻井液的循环携带到地表,由于设备限制及定向井段的作业要求,钻杆的转速往往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清除工具的清洗能力,使得岩屑床清理效果十分不理想,同时,该清除工具的扶正器转动时岩屑容易出现积沉,并粘附在清除工具上出现卡钻的情况,降低了清洗工作效率。针对上述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以解决现有岩屑床清除工具因结构原因,存有的岩屑清洗效果不理想,岩屑容易积沉导致卡钻影响正常清理工作效率等问题的脉冲射流岩屑清洗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脉冲射流岩屑清洗工具,它由上接头、壳体、中心管和下接头构成,壳体的一端螺纹安装有上接头,壳体的另一端螺纹安装有下接头,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通过左轴承和右轴承活动安装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一端端头与上接头抵触连接并对应连通,中心管的另一端端头与下接头抵触连接并对应连通;所述的左轴承和右轴承之间的中心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流孔,导流孔与中心管的中心孔相互连通,壳体圆周上设置有与导流孔对应的多个射流孔,导流孔与射流孔间歇连通。
所述的导流孔在中心管上呈同轴间隔状设置。
所述的导流孔对应的射流孔在壳体圆周上呈错位状设置。
所述的射流孔在壳体上呈倾斜状。
所述的中心管的截面呈椭圆形。
所述的中心管的中心孔下方的中心管壁厚大于中心孔上方的中心管壁厚。
所述的中心管的中心孔为变径通孔,导流孔与中心管的中心孔细径段对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9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毂上车辆拉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潜水泵电机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