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0025.5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7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拂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18;B01F15/02;B01F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戴仕琴;刘湘舟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工程 搅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用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包括大器皿,所述大器皿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八个下落槽,所述大器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落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搅拌罐,所述大器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的四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连通有中空杆。本本实用新型通过用驱动电机、分体驱动机构、接料套、搅拌杆和搅拌罐配合的使用,在使用时,大器皿内的检测物能连通至接料套内,驱动电机带动接料套在搅拌罐内转动,并在搅拌杆的搅拌下,内部的搅拌物能够被充分搅拌,在添加药剂后,内部的药剂与检测物能够充分搅拌,这样能够将药物充分的搅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
背景技术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
生物实际实验操作中需要对检测的液体增加药剂,再将药剂与检测物体进行搅拌混合,而现有的对生物检测进行培育,需要将检测物分类成大数量培育,现有的搅拌皿在取样时,需要停止操作时取样,这样操作麻烦,检测量过大会造成效率低下,增加实验操作者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解决了现有的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在对大量检测培育检测物时取样不方便,需要停止操作步骤进行取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包括大器皿,所述大器皿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八个下落槽,所述大器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落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搅拌罐,所述大器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的四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连通有中空杆,所述中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接料套,所述接料套套接在所述搅拌罐,所述大器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大器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体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杆,所述分体驱动机构的八个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中空杆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套的底部连通有下料机构,所述搅拌罐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套接在所述接料套内。
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进一步,所述分体驱动机构包括行星轮,所述行星轮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行星轮的八个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所述中空杆上套接的从动轮传动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进一步,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管套,所述管套内套接有活动条,所述活动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延伸至接料套内,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底部搭接在所述接料套内壁底部开设出料槽。
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进一步,所述接料套的顶端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搅拌罐的内壁搭接。
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进一步,所述支撑套内还套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环的顶部。
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进一步,所述活动条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插接在所述管套内壁一侧开设的滑槽内,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挤压弹簧与所述滑槽内壁的顶部弹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拂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拂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0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鼻头塑形器
- 下一篇:一种小型内通孔精度负超差修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