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站的模块化底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2500.2 | 申请日: | 201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2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杰;董俊杰;王志强;赵亮;李玉柱;黄宝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北冰洋冷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0 | 分类号: | F25D2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科通知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3 | 代理人: | 张晓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底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站的模块化底盘结构,包括矩形框架,沿所述矩形框架横向中心线设有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所述第一主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所述第一主纵梁距离所述第二主纵梁2/3位置处设有第三主纵梁,所述第二主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主纵梁和第五主纵梁,所述第二主横梁的中间位置设有第六主纵梁,所述第二主纵梁和第四主纵梁之间设有第七主纵梁,所述第二主纵梁与第七主纵梁之间沿矩形框架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有两个第三主横梁。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横梁与纵梁的设置,针对不同重量的设备构建出承载能力不同的区域,实现了底盘区域的合理划分,最大程度上降低底盘的振动和噪音,满足了高标准的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站的模块化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节能、高效、环保、省空间、低噪音、低成本,已成为人们对空间制冷解决方案的一项基本需求,这就促使了一体式冷冻站的快速发展。而一体式冷站的体积相比普通机组要大很多,对冷站底盘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集成式冷站的底盘一般都是安装在集装箱内,将底盘上的横梁进行均分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冷站的整体设备布局,不同的位置安装不同的设备,给底盘带来的压力以及产生的振动都不同,因此采用横梁均分的设计并不能保证每台设备都能固定到横梁上,致使冷站的震动和噪音得不到有效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站的模块化底盘结构,包括矩形框架,沿所述矩形框架横向中心线设有第一主横梁和第二主横梁,所述第一主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主纵梁和第二主纵梁,所述第一主纵梁距离所述第二主纵梁2/3位置处设有第三主纵梁,所述第二主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主纵梁和第五主纵梁,所述第二主横梁的中间位置设有第六主纵梁,所述第二主纵梁和第四主纵梁之间设有第七主纵梁,所述第二主纵梁与第七主纵梁之间沿矩形框架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有两个第三主横梁,所述第一主纵梁与第三主纵梁之间靠近矩形边框上侧的区域构成集控区,所述第一主纵梁与第二主纵梁之间位于集控区下侧的区域构成第一维保通道区,所述第三主纵梁与第六主纵梁之间靠近矩形边框上侧的区域构成第二维保通道区,所述第一主纵梁与第二主纵梁位于所述第一主横梁下侧的区域构成主机区,所述第二主纵梁与第六主纵梁之间位于第二维保通道区下侧的区域构成水泵区,所述第五主纵梁与矩形框架之间的区域构成补水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主纵梁与第三主纵梁之间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辅纵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主纵梁与第三主纵梁之间设有第二辅纵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主纵梁与第七主纵梁之间设有多个呈梯子状排列的第三辅纵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主纵梁与第七主纵梁之间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辅横梁,相邻两第一辅横梁之间设有多个第四辅纵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主纵梁与矩形框架之间等距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辅横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边角均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底盘结构通过多个横梁与纵梁的设置,合理构建出不同的功能区域,针对不同重量的设备构建出承载能力不同的区域,实现了底盘区域的合理划分,最大程度上降低底盘的振动和噪音,满足了高标准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各个功能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北冰洋冷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北冰洋冷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2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变电线路电线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径软连接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