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3329.7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9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龙文彪;周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72 | 分类号: | B64D17/72 |
代理公司: | 广州速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4 | 代理人: | 钟水祥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包括伞舱、伞舱盖、雷管及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安装在伞舱的外壁上,伞舱盖的一端插接在伞舱的内壁上,伞舱盖的另一端连接有尼龙绳,尼龙绳的末端与棘轮机构连接,棘轮机构用于拉紧尼龙绳,雷管套接在尼龙绳上,并分别连接电源及飞行控制模块。该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反应灵敏迅速,能快速可靠地实现伞舱盖的开启及回收伞的展开,保证无人机的安全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的回收方式主要有伞降回收、空中回收、拦阻网回收、起落架滑跑回收及气垫着陆回收等。伞降回收相对于其他回收方式具有适用范围广、性价比高,体积小、重量轻,无需宽阔平坦的专用着陆场地等特点,因此广泛的应用于无人机的回收。采用伞降回收方式,如何保证降落伞顺利打开成为无人机能否安全回收的关键。
回收伞位于伞舱中,并由伞舱盖封盖住,无人机回收时伞舱盖开启,并将引导伞拉出,进而在气流作用下将主伞拉出。传统伞舱盖的开启多采用舵机配合传动机构控制,控制机构复杂,容易出现反应不灵敏、伞舱盖不能顺利打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其反应灵敏迅速,能快速可靠地实现伞舱盖的开启及回收伞的展开,保证无人机的安全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包括伞舱、伞舱盖、雷管及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安装在所述伞舱的外壁上,所述伞舱盖的一端插接在所述伞舱的内壁上,所述伞舱盖的另一端连接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的末端与所述棘轮机构连接,所述棘轮机构用于拉紧所述尼龙绳,所述雷管套接在所述尼龙绳上,并分别连接电源及飞行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伞舱的内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伞舱盖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插接槽的插接销。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及所述插接销的数量均为二。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呈长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伞舱盖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系绳孔,所述第一系绳孔用于与所述尼龙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伞舱盖的内侧中部设置有第二系绳孔,所述第二系绳孔用于连接引导伞。
进一步地,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伞舱外壁上的固定架、与固定架螺纹配合的拧紧螺栓、与拧紧螺栓固定的棘轮以及安装在固定架上的棘爪,所述尼龙绳的末端连接在所述拧紧螺栓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包括伞舱、伞舱盖、雷管及棘轮机构,伞舱一般作为无人机机身的一部分,用于容纳回收伞;伞舱盖与棘轮机构之间连接尼龙绳,棘轮机构用于拉紧尼龙绳从而将伞舱盖压紧,以使伞舱盖可以将回收伞紧紧压在伞舱内;雷管套接在尼龙绳上,作为尼龙绳的剪切部件,当无人机需要回收时,飞行控制模块发送信号,电源接通,雷管内的火工品发生作用瞬间将尼龙绳切断,受压状态的回收伞迅速将伞舱盖弹出,伞舱盖在气流作用下将回收伞拉出并展开,无人机完成回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反应灵敏迅速等优点,能快速可靠地实现伞舱盖的开启及回收伞的展开,保证无人机的安全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的伞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人机用自动开伞装置的伞舱盖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3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