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暴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4210.1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9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友;金鑫;李春德;石小成;郁金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1D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钢筋 混凝土结构 维修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暴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体系,包括旧混凝土基体,所述旧混凝土基体上存在有混凝土残缺区,所述混凝土残缺区内存在暴露在外的钢筋体,所述钢筋体外包覆设置有阻锈剂层,所述混凝土残缺区表面设置有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所述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上方设置有聚合物砂浆,所述聚合物砂浆填充在所述混凝土残缺区内,所述聚合物砂浆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包含了旧混凝土基面的增强处理和新修补基面的密实处理,保证了修复效果的持久性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暴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体系。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是世界上用得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大到水利大坝、桥梁隧道,小到房屋住宅,无一不需要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称重。混凝土自身是一种多孔材质的建筑材料,外界的水、酸雨、二氧化碳等侵蚀性物质极易通过混凝土的毛细孔和微裂缝隙渗透到内部,到达内部的钢筋层,从而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层来腐蚀钢筋,钢筋一旦受到腐蚀体积膨胀,就会将表层两三公分的混凝土保护层顶裂,从而导致表层混凝土剥落,钢筋暴露;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失去原有的承载力。因此,对于暴筋的混凝土结构,比如高架桥两侧的防撞墙,如何修复这些受侵蚀的结构成为基建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常规的维修体系是现将暴筋部分的基层清理干净,再用环氧砂浆等特种砂浆把受损的基面补平修复,此种修复体系虽然能够将基面补平,但是一方面由于老的基面已经被侵蚀的非常疏松,和新的修补砂浆之间的粘结力较弱;另一方面外界的侵蚀性物质依然能够很容易渗透到内部的钢筋,从而引发钢筋的二次锈蚀;所以上述维修体系维持的寿命较短,不到几年时间修补的部分则又会被顶开剥离。基于以上,想要保持长久的修复效果,必须能够同时解决基面的粘结强度问题和新的修补砂浆的密实性问题,从而让外界的侵蚀性物质不容易渗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暴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体系,包含了旧混凝土基面的增强处理和新修补基面的密实处理,保证了修复效果的持久性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暴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体系,包括旧混凝土基体,所述旧混凝土基体上存在有混凝土残缺区,所述混凝土残缺区内存在暴露在外的钢筋体,所述钢筋体外包覆设置有阻锈剂层,所述混凝土残缺区表面设置有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所述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上方设置有聚合物砂浆,所述聚合物砂浆填充在所述混凝土残缺区内,所述聚合物砂浆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混凝土残缺区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包括第三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和第四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所述第三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和所述第四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涂覆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阻锈剂层的包覆密度为400~450ml/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暴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体系,包含了旧混凝土基面的增强处理和新修补基面的密实处理,一方面让新旧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更高,不容易剥离;另一方面让新的基面更加致密稳定:体系中将暴露的钢筋表面设置阻锈剂,能够把已有的铁锈除掉,同时防止后续二次锈蚀;其次在新旧基层之间设置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剂,让该材料渗透到旧的基层内部,提高硬度和密实性,且增加新旧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然后通过高强的聚合物砂浆将残缺区补平,结合最后的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剂让新的基层表面更加致密,封堵了外界侵蚀性物质渗入内部的通道,从而保证修复体系的持久和稳定性,该维修体系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42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