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井仪器扶正堵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5176.X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28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旻;李赟;陆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海威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E21B47/017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婕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办唐延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井 仪器 扶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井仪器扶正堵头,包括扶正筒、固定螺帽和扶正块,所述扶正筒的上端连接有下连接筒,且下连接筒的上端连接有上连接筒,所述固定螺帽连接于上连接筒的上端外壁,且上连接筒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筒柱,所述筒柱的内部分布有探测柱,所述扶正筒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另一侧连接有柔性弹簧,所述扶正块连接于柔性弹簧的另一侧,且扶正块的中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连接有滚筒。该测井仪器扶正堵头设置有柔性弹簧、扶正块和滚筒,能够对测井仪器进行扶正,且通过柔性弹簧能够防止仪器产生碰撞,并且该装置还设置有气密线圈能够对该装置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井仪器扶正堵头。
背景技术
目前,测井仪器在下井过程中,仪器的最下端都必须接上专用的堵头,由于该种堵头的外径与仪器外径一样,故其作用一般是用于仪器密封和下放过程中对仪器的缓冲。这种结构的堵头结构简单,但缺点是:第一,由于外径尺寸与测井仪器外径尺寸一样,故无法避免仪器底部与井壁(或套管壁)之间的碰撞,会对仪器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无法对测井仪器进行扶正,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测井仪器扶正堵头。
市场上的测井仪器扶正堵头大多都不便于安装固定,使用者安装时需耗费大量时间,且接头处的气密性不好,使得外部湿气进入影响了探测,并且不能对探头进行扶正,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测井仪器扶正堵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井仪器扶正堵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测井仪器扶正堵头大多都不便于安装固定,使用者安装时需耗费大量时间,且接头处的气密性不好,使得外部湿气进入影响了探测,并且不能对探头进行扶正,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井仪器扶正堵头,包括扶正筒、固定螺帽和扶正块,所述扶正筒的上端连接有下连接筒,且下连接筒的上端连接有上连接筒,所述固定螺帽连接于上连接筒的上端外壁,且上连接筒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筒柱,所述筒柱的内部分布有探测柱;
所述扶正筒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另一侧连接有柔性弹簧,所述扶正块连接于柔性弹簧的另一侧,且扶正块的中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连接有滚筒。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筒包括有凹槽、气密线圈和螺纹孔,所述凹槽的内部分布有气密线圈,且凹槽的外围分布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气密线圈与凹槽之间构成嵌入式结构,且螺纹孔均匀分布于凹槽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筒通过固定螺帽与下连接筒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上连接筒与下连接筒之间呈平行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扶正块通过柔性弹簧与固定块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且柔性弹簧与固定块之间构成固定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扶正块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且转轴与滚筒之间构成活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测井仪器扶正堵头设置有柔性弹簧、扶正块和滚筒,能够对测井仪器进行扶正,且通过柔性弹簧能够防止仪器产生碰撞,并且该装置还设置有气密线圈能够对该装置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该测井仪器扶正堵头设置有可拆卸结构,上连接筒通过固定螺帽与下连接筒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使得便于对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进行连接,给使用者的安装带来方便,并且通过筒柱能够对探测柱起到限位和保护的作用;
该测井仪器扶正堵头设置有弹性结构,扶正块通过柔性弹簧与固定块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使得便于对探测柱进行限位扶正,且通过柔性弹簧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探测柱与扶正筒之间产生碰撞,对探测柱进行良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海威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海威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51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