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地下水排放量无线远程自动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5427.4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1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曹鹏;朱宝权;须民健;刘明坤;李洪林;方林;张世平;朱仁景;郭鸿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8 | 分类号: | G01F1/58;G01F1/66;G01F23/296;G01P5/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地下水 排放量 无线 远程 自动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地下水排放量无线远程自动监测装置,属于隧道排水监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远程服务器、前端采集传感器、控制设备箱、电源模块、时控开关和固定杆;前端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隧道地下排水的水位、流速和流量,并与控制设备箱连接,实现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控制设备箱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服务器连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上进行存储及分析;电源模块通过时控开关与控制设备箱连接,通过时控开关的闭合来控制控制设备箱的电源通断;固定杆用于固定控制设备箱。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地下排水远程自动长期监测,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排水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隧道地下水排放量无线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隧道工程数量逐渐增多,隧道工程与地下水以及隧址区生态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隧道施工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隧址区原有自然水均衡和水循环过程,使其成为地表水、地下水汇集场所或新的排泄通道,大量排放地下水使得区域局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致使湿地萎缩或消失、地表植被枯萎甚至死亡,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因此对隧道地下水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了解不同建设时期隧道地下水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对分析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目前,排水流量的监测无法实现实时远程监测,必须到监测点进行人工采集数据,从而使得工作效率低且工作量大。
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采集数据的精确度,亟需一种能够远程实时监测隧道地下水排水量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地下水排放量无线远程自动监测装置,集管理服务、平台监测、网络传输、前端采集为一体,实现地下排水远程自动监测,可对隧道排水的水位、流速、流量等参数进行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地下水排放量无线远程自动监测装置,包括远程服务器、前端采集传感器、控制设备箱、电源模块、时控开关和固定杆;
所述前端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隧道地下排水的水位、流速和流量,并与控制设备箱连接,实现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
所述控制设备箱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服务器连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上进行存储及分析;
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时控开关与控制设备箱连接,通过时控开关的闭合来控制控制设备箱的电源通断;
所述固定杆用于固定控制设备箱。
进一步,所述前端采集传感器根据隧道排水道的形式分为两类:
1)管道式排水,前端采集传感器采用超声波管道流量计或电磁式流量计;
2)渠道式排水,前端采集传感器采用超声波液位计和多普勒明渠流速计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监测。
进一步,对于所述管道式排水,将超声波管道流量计或电磁式流量计直接固定在排水管道上,采集隧道地下排水的流量。
进一步,对于所述渠道式排水,超声波液位计安装在高于渠道边沿的支架上,多普勒明渠流速计安装在水底的支架上。
进一步,对于渠道式排水,支架呈L型,一端用于固定前端采集传感器,另一端固定在渠道沿上。
进一步,所述控制设备箱安装在固定杆上,固定杆安装在隧道出水口附近的地面上。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采用蓄电池供电,为控制设备箱工作供电。
进一步,所述控制设备箱包括有无线通信模块和多普勒流量变送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服务器通信,实现监测数据的传输;所述多普勒流量变送器与前端采集传感器连接,将采集的排水流量转换为电信号,便于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5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