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7564.1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5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颖颖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翠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临床 治疗 介入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十字安装块,所述十字安装块顶部外壁开有固定孔,且十字安装块四周外壁均焊接有连接块,四个所述连接块顶部外壁均开有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顶端圆周内壁均开有第一卡槽,所述十字安装块靠近每个连接块的一侧外壁均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摩擦凸起,且十字安装块靠近摩擦凸起的上方和下方外壁均粘接有弧形海绵体,所述十字安装块靠近每两个弧形海绵体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孔圆周内壁焊接有四个等距离分布的弹扣座。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医护人员手指与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医护人员推针不稳的问题,促进了整体装置固定于自动推针装置上,也提高了介入针推针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介入针固定装置,具体是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出现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变化,同时肿瘤细胞自身可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之间的转换来适应代谢环境的改变。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目前,在肿瘤科中,介入治疗因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较常用的方式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穿刺针一般比普通的针长。然而,现有的介入针的使用还是由医护人员手动操作,如稍有不慎,推针不稳,就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肿瘤临床治疗用介入针固定装置,包括十字安装块,所述十字安装块顶部外壁开有固定孔,且十字安装块四周外壁均焊接有连接块,四个所述连接块顶部外壁均开有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顶端圆周内壁均开有第一卡槽,所述十字安装块靠近每个连接块的一侧外壁均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摩擦凸起,且十字安装块靠近摩擦凸起的上方和下方外壁均粘接有弧形海绵体,所述十字安装块靠近每两个弧形海绵体的顶部外壁均焊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孔圆周内壁焊接有四个等距离分布的弹扣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弹扣座一侧外壁均焊接有固定卡柱,且四个固定卡柱一侧外壁均卡接有同一个卡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筒靠近固定卡柱的四周外壁均开有卡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筒顶部外壁开有插孔,且插孔顶端圆周内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二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筒靠近第二卡槽下方的圆周内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孔与固定卡柱大小相适配,且卡筒高度大于十字安装块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十字安装块每个侧边的摩擦凸起的个数为八个,且摩擦凸起的材质为硅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十字安装块,且在十字安装块对角外侧均设置有弧形海绵体和摩擦凸起,增大了医护人员手指与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了医护人员推针不稳的问题,同时在十字安装块的四周均设置有连接块,且每个连接块顶部均设置有第一卡槽和安装孔,促进了整体装置固定于自动推针装置上,也提高了介入针推针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有卡筒,且卡通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槽和螺纹,提高了介入针安装的稳固性,避免了介入针松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颖颖,未经张颖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7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一体化办公设备
- 下一篇:多功能护理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