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交叉配血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2430.9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4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肖亚雄;郭世山;张容;龙琴;何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80 | 分类号: | G01N3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44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交叉 配血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交叉配血卡,其包括依次排列的受血者血浆容置孔、受血者红细胞稀释液容置孔、及献血者血浆容置孔及其红细胞稀释液容置孔、主侧交叉反应孔和次侧交叉反应孔。在各反应孔下做孔号标识,在受血者信息标识区及献血者信息标识区分别设置空白区域,用于在使用时填写献血者和受血者的个人信息,在主侧交叉反应孔下和次侧交叉反应孔下设置防混淆标识。其有益效果为,改变了手工交叉配血需要单独准备配血试管及细胞稀释液的问题,避免了稀释液的污染与资源成本的浪费。交叉配血孔下设置防混淆标识,有效避免错交叉和不交叉的情况。一人一卡,避免交叉污染,为临床输血安全保驾护航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实验室/输血科/中心血站及相关科研院所交叉配血时所需的实验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安全交叉配血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血前交叉配血实验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经过临床实践证实微柱凝胶法是目前公认的安全有效的交叉配血方法。目前国内进口微柱凝胶配血卡主要有两种,美国戴安娜(Diana) 及瑞士达亚美(DiaMed),国内有长春博迅、江阴力博等数十家。
上述几种配血卡的操作方法、外观、反应原理都十分相似。人工操作时均需要人工另取试管配制红细胞悬液、并手工将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清或者红细胞交叉混合在主、次侧反应孔内,孵育后离心观察试验结果。上述反应卡片大小体积基本相同、每卡6孔可进行3人次交叉配血实验,反应原理均为微柱凝胶内抗人球蛋白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参见图1,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准备试剂卡
1、在18-25℃条件下平衡30min,以达到最佳试验温度。2、把试剂卡放入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均衡反应介质。3、对试剂卡的外观进行检查,应无气泡、干胶和杂质,如有杂质则不能使用。4、要缓慢撕膜。防止膜面上的液滴凝结(因冷热交替产生的)污染邻孔。
第二、准备检测试剂及标本
1、标本要求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的新鲜血(如陈旧血需设阴性对照)。2、抗凝血样标本要上清澄清。如有纤毛状、浑浊、乳糜、溶血、脂肪等状,应再次洗涤离心。为防止纤维蛋白影响红细胞沉降,建议使用红细胞稀释液。3、血辫血样须放置试管中离心处理,确保血清澄清微黄。如果有溶血时需洗涤。4、把标本放在18-25℃条件下平衡30min,防止冷凝集。
第三、制备红细胞悬液
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表白3000转离心10min后,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浆分离置于4支试管中。4支试管分别用于放置受血者血浆、受血者0.8%的红细胞、献血者0.8%的红细胞、献血者血浆。0.8%的红细胞悬液配置方法为:取压积红细胞8微升,加入含1毫升红细胞稀释液中混匀即得。红细胞悬液外观应为均匀淡红色,无絮状物和凝块。
第四、加样
1、将献血者0.8%红细胞悬液50μL与受血者血浆50μL先后加入主侧管中。2、将受血者 0.8%红细胞悬液50μL与献血者血浆50μL先后加入次侧管中。加样后的试剂卡,置37℃孵育器中孵育15min。
第五、离心观察结果
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900rpm*2min,1500rpm*3min),取出肉眼观察结果。
现有技术的凝胶微柱配血卡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临床上经常开启一大瓶250-500mL细胞稀释液用于配制献血员与受血者红细胞悬液,新配置的红细胞悬液需要分别储存于两支清洁试管之中。开启后的细胞稀释液往往需要使用数周或更长的时间,因此增加了被细菌污染的风险,从而导致试验结果发生偏差。
第二,试管与稀释液需单独采购增加成本、单独配置红细胞悬液,增加了操作环节,使得污染和错误的可能性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2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站后门关闭同步锁紧装置
- 下一篇:试剂管理装置和萃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