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及存取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4659.6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6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洪浙丰;郑磊;王亮杰;刘建生;孙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11/12 | 分类号: | G07D11/12;G07D11/16;G07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张江陵 |
地址: | 2642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介质 存储 装置 取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及存取款机,涉及自助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相关技术中易导致薄片类介质出现折边的问题而设计。该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包括架体、托板和限位件,架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设有出入通道;托板设置于容纳腔;限位件设置于容纳腔,限位件位于托板的一侧,限位件具有限位面;限位件靠近出入通道的端部设置有引导槽,引导槽与限位面连通,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入方向,限位面位于引导槽的下游,引导槽被配置为引导薄片类介质的前端边角到达限位面。该存取款机包括上述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及存取款机避免了薄片类介质的前端边角直接碰撞限位件而产生折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及存取款机。
背景技术
存取款机是一种组合了现金循环、存款、取款、暂存、清分、计数、鉴伪、日终保管现金和查询多种功能,并能实现国内流通的各面额纸币循环使用的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存取款机广泛应用于银行等金融领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办理相关业务。
相关技术提供的存取款机包括用于存储支票、纸币等薄片类介质的存储装置,其中,存储装置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出入口,容纳腔内设置有托板,薄片类介质可堆叠于托板上。并且,在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薄片类介质相对于托板的堆叠位置,以使不同尺寸的薄片类介质在托板上的堆叠位置保持一致。然而,相关技术提供的存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容纳腔时,其边角往往会碰到限位件的端部,此时,若薄片类介质继续向前输送,其边角将会产生折边,从而导致后续处理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如:当薄片类介质为支票、汇票等票据时,存在折边的票据将会影响后续的打印效果,或者被检测为问题票据;当薄片类介质为纸币时,则可能会被检测为问题纸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易导致薄片类介质出现折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存储装置,包括架体、托板和限位件。
所述架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出入通道,薄片类介质由出入通道进入容纳腔;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托板用于堆叠薄片类介质;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托板的一侧,所述限位件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定薄片类介质在所述托板上的堆叠位置;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出入通道的端部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限位面连通,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入方向,所述限位面位于所述引导槽的下游,所述引导槽被配置为引导薄片类介质的前端边角到达所述限位面。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基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托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基板三者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出入通道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托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面相对于所述限位面向靠近所述出入通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导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限位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之间的角度为α,所述第二引导面与所述第一引导面之间的角度为β,其中,180°α270°,90°β180°。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包括第一引导面、第二引导面和第三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靠近所述出入通道设置,所述第二引导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限位面之间,所述第三引导面同时与所述第一引导面和所述第二引导面呈角度连接,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入方向,所述第三引导面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面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之间还连接有第四引导面,所述第四引导面同时与所述第一引导面和所述第二引导面呈角度连接,且沿薄片类介质的输入方向,所述第四引导面位于所述第二引导面的上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4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