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伺服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6951.1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8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信;崔亭武;任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信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2M1/00 |
代理公司: | 德州沃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6 | 代理人: | 孙玉全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伺服 变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伺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盖体、伺服模块和散热模块。所述伺服模块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所述盖体与所述散热模块固定连接。所述伺服模块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模块导热连接。该智能伺服变压器将伺服模块固定在盖体和散热模块之间,能够为伺服模块提供防护;并且,该智能伺服变压器能够利用散热模块为基板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变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伺服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智能伺服变压器用桥堆,该新型桥堆打破原来晶体管为4个二极管构成单桥的结构,将晶体管与铜排结合,晶体管采用二极管或可控硅或场效应管或IGBT,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排列组合,元器件间用铜排直接焊接组成,构成一个整体晶体管模组。
但现有技术中未公开用于固定上述晶体管模组且散热效果好的智能伺服变压器壳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伺服变压器,该智能伺服变压器包括用于固定上述晶体管模组的壳体结构,壳体结构能够为该晶体管模组提供防护,并且能够为晶体管模组散热。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伺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盖体、伺服模块和散热模块,所述伺服模块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所述盖体与所述散热模块固定连接,所述伺服模块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模块导热连接。
优选地,所述伺服模块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位于所述基板背向所述散热模块侧。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有容纳所述接线柱的至少第一腔体。
优选地,所述接线柱上设有接线孔和压线螺纹孔,所述压线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接线孔连通,所述压线螺纹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柱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接线孔对应的穿线孔,和与所述压线螺纹孔对应的操作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模块上设有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基板的第二腔体。
优选地,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模块通过导热层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的表面形成有凸凹结构。
优选地,所述盖体朝向所述散热模块的端面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散热模块朝向所述盖体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结构相对应的凹槽结构,所述凸台结构能够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嵌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该智能伺服变压器将伺服模块固定在盖体和散热模块之间,能够为伺服模块提供防护;并且,该智能伺服变压器能够利用散热模块为伺服模块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智能伺服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伺服变压器的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智能伺服变压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智能伺服变压器的右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中,
1-盖体,101-第一腔体,102-穿线孔,103-操作孔,104-凸台结构,105-内凹部,106-第一通孔,107-隔板,2-伺服模块,201-基板,202-接线柱,2021-接线孔,2022-压线螺纹孔,3-散热模块,301-第二腔体,302-凹槽结构,303-散热翅片,304-第二通孔,305-螺纹孔,4-导热层,5-散热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信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德州信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6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