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9437.3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7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程顺;顾志敏;迟美丽;贾永义;郑建波;刘士力;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红螯螯虾 胚胎 孵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包括:支撑基座;孵化器,其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封闭端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内;孵化器内设有第一过滤体与第二过滤体,第一过滤体、第二过滤体与孵化器侧壁围成用于红螯螯虾胚胎孵化的孵化空间;进水泵,用于为孵化器输送养殖水;及进水管,设于孵化器内,其一端贯穿第一过滤体并通过连接管与进水泵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过滤体;孵化器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靠近孵化器的开口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设于孵化空间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孵化过程中易于观察红螯螯虾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可显著提高红螯螯虾胚胎的孵化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红螯螯虾人工繁殖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即雌虾抱卵孵化,传统孵化方式
不仅需要较高的抱卵虾饲养管理成本,而且抱卵过程中卵易掉落或碰撞损伤,孵化同步性也较低,同时,胚胎的成活率较低,不容易控制。
胚胎离体孵化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培育苗种的技术,不仅可以减少传统孵化方式的管理成本,还能提高虾胚胎的成活率。然而,目前关于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的离体孵化装置研究较少,中国发明专利CN201711040737.6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孵化装置,但该装置结构较复杂,不利于在实际生产上推广应用,且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易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较为简易的、适于推广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包括:
支撑基座;
孵化器,其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所述封闭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基座内;所述孵化器内设有第一过滤体与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所述第二过滤体与所述孵化器侧壁围成用于红螯螯虾胚胎孵化的孵化空间;
进水泵,用于为所述孵化器输送养殖水;及
进水管,设于所述孵化器内,其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过滤体并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进水泵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过滤体;
所述孵化器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靠近所述孵化器的所述开口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孵化空间外。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体和/或所述第二过滤体活动设于所述孵化器内,所述孵化空间体积可调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体与所述第二过滤体为过滤海绵,所述过滤海绵厚度4~6cm。
优选地,所述孵化器呈圆柱体状。
优选地,所述孵化器的所述封闭端呈圆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孵化过程中易于观察红螯螯虾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可显著提高红螯螯虾胚胎的孵化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的孵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的孵化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9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日影长度确定时间日期与方向的观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风管道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