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升降式模拟降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0738.3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庄家尧;张文涛;鞠俊杰;柳斌;吴建平;王同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禹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9/01 | 分类号: | B05B9/01;B05B15/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于贺贺;邱兴天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升降 模拟 降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升降式模拟降雨装置,包括两侧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两侧固定框架之间的降雨框架;所述的降雨框架左右侧各通过滑轮支架安装有向上伸出的动滑轮;而固定框架的上端则通过滑轮支架安装有向内侧横向伸出的定滑轮;降雨框架上两侧的动滑轮的位置与固定框架上两侧定滑轮的位置对应;所述降雨框架左侧动滑轮上安装有钢丝,该钢丝的端部相应固定,钢丝延伸缠绕在左侧动滑轮上,并向右侧延伸缠绕在右侧动滑轮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钢丝以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配合,升降过程较为简单平稳;而且升降过程中,雨流顺畅,不会有进水管弯曲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降雨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大型升降式模拟降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研究降雨对地面水土流失的影响,通常会设置模拟降雨装置模拟降雨,现有的模拟降雨装置通常为小型结构,结构较为简单,通常设置提升泵或者降雨花洒实现模拟降雨;如果是设置成升降式的结构,通常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等完成,但是对于大型的模拟降雨装置中,实现模拟降雨的过程并不简单,使用液压等结构会增加成本并使得结构复杂;并且大型模拟降雨结构中,升降过程会导致进水管弯曲,很容易堵塞降雨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升降式模拟降雨装置,通过钢丝以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配合,升降过程较为简单平稳;而且升降过程中,雨流顺畅,不会有进水管弯曲堵塞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型升降式模拟降雨装置,包括两侧的固定框架以及设置在两侧固定框架之间的降雨框架;所述的降雨框架左右侧各通过滑轮支架安装有向上伸出的动滑轮;而固定框架的上端则通过滑轮支架安装有向内侧横向伸出的定滑轮;降雨框架上两侧的动滑轮的位置与固定框架上两侧定滑轮的位置对应;所述降雨框架左侧动滑轮上安装有钢丝,该钢丝的端部相应固定,钢丝延伸缠绕在左侧动滑轮上,并向右侧延伸缠绕在右侧动滑轮上,然后向上缠绕在右侧的定滑轮上,再向左侧延伸缠绕在左侧的定滑轮上;并且左侧固定框架的外侧同样通过滑轮支架安装有定滑轮,钢丝缠绕在该定滑轮上后向下延伸,而固定框架的下端则相应安装有收卷装置,钢丝相应缠绕在收卷装置,通过定滑轮与动滑轮的配合以及钢丝的缠绕,在收卷装置的带动下可相应带动降雨框架上下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的降雨框架内设置有布雨通道,所述的布雨通道连接设置有降雨花洒。
作为优选,两侧的固定框架上端之间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设置在降雨框架的上方,并且在进水管的中间部位处还设置有向下伸出的外套筒,而所述的降雨框架上则设置有与布雨通道相连通的竖直向上伸出的内套筒,该内套筒相应伸入到外套筒内,并可上下调节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降雨框架的上端两侧动滑轮的内侧还各安装有一张紧轮,两侧动滑轮之间的钢丝从张紧轮上穿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整体通过钢丝缠绕以及动、定滑轮的配合完成整体降雨框架的升降,降雨框架上端两侧均设置有动滑轮,动滑轮可随着降雨框架上下移动,钢丝左侧固定设置,可相应安装到固定框架上,钢丝穿过降雨框架上的两个动滑轮再向上缠绕在右侧的定滑轮上,之后折返缠绕安装在左侧的定滑轮上,最后是安装在收卷装置上,整体可通过两根钢丝将降雨框架升降固定,内侧的降雨框架在自身重力下垂放设置,在收卷装置的作用下实现上升和下降,整体升降平稳,十分的方便安装,结构更加的合理方便,实用性较强;
(2)本装置中进水管设置在两侧的固定框架之间,并设置在降雨框架的上方,降雨框架内部设置布雨通道以及降雨花洒,而进水管与布雨管道之间则通过内套筒和外套筒的结构相连,内外套筒的结构可随着降雨框架的上下移动变换位置,并始终保持流畅通道,这样在降雨框上下移动升降降雨的时候,降雨更为流畅,不会因水管的问题造成堵塞,结构更加的合理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禹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禹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0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