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无纺布用复合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5761.1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7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7/06;B32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无纺布 复合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无纺布用复合机,包括复合机本体、张力辊、导向辊、引向辊、电动机、第一电热辊和第二电热辊,复合机本体的右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出布口,复合机本体的右端面靠上侧位置开设有第一进布口,复合机本体的右端面靠下侧位置开设有第二进布口,张力辊、导向辊和引向辊呈三角形排布,第一电热辊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在复合机本体的内部,第二电热辊通过第二传动轴并列第一电热辊转动连接在复合机本体的内部,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电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电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电热辊同步转动,保证无纺布的同步性,并使无纺布保持张力,防止无纺布出现褶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生产无纺布用复合机。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现有技术中无纺布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复合机将多个单层无纺布进行热压操作,但传统的复合机在热压过程中,无法保证同步,且单层无纺布容易出现褶皱,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生产无纺布用复合机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无纺布用复合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无纺布用复合机,包括复合机本体、导向机构和热压机构,所述复合机本体的右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出布口,所述复合机本体的右端面靠上侧位置开设有第一进布口,所述复合机本体的右端面靠下侧位置开设有第二进布口,所述导向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机构对称设置在复合机本体内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张力辊、导向辊和引向辊,所述张力辊、导向辊和引向辊均转动连接在复合机本体的内部,所述张力辊、导向辊和引向辊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热压机构包括电动机、第一电热辊和第二电热辊,所述电动机设置在复合机本体内部,所述第一电热辊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在复合机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电热辊通过第二传动轴并列第一电热辊转动连接在复合机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电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电动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合机本体的顶部铰接有检修门。
优选的,所述复合机本体的侧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张力辊、导向辊和引向辊呈等腰三角形排布。
优选的,所述张力辊、导向辊和引向辊三者的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合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机、第一传动带、第一电热辊和第二电热辊,该设计利用两个电热辊同步转动,保证无纺布的同步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张力辊、导向辊和引向辊,使无纺布保持张力,防止无纺布出现褶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热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复合机本体;2、导向机构;3、第一无纺布层;4、热压机构;5、第二无纺布层;11、第一进布口;12、出布口;13、第二进布口;21、张力辊;22、导向辊;23、引向辊;41、电动机;42、第一传动带;43、第一电热辊;44、第二电热辊;45、第二传动带;431、第一传动轴;441、第二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5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