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8114.6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5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阎梦萦;鲁艺;钟成;李梦;王璐璐;王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肿瘤 神经 侵袭 机制 研究 体外 实验 模型 | ||
1.一种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培养基供应瓶(1)、第一泵(2)、第一培养室(3)、第一废液收集瓶(4)、第二培养基供应瓶(5)、第二泵(6)、第二培养室(7)、第二废液收集瓶(8);所述第一培养基供应瓶(1)、第一泵(2)、第一培养室(3)和第一废液收集瓶(4)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培养基供应瓶(5)、第二泵(6)、第二培养室(7)和第二废液收集瓶(8)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培养室(3)和第二培养室(7)之间设有第一阀门(9),所述第一培养室(3)和第二培养室(7)通过第一阀门(9)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培养室(3)位于第二培养室(7)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室(3)和第二培养室(7)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培养室(3)和第二培养室(7)中均设有微孔膜(10),所述微孔膜(10)将第一培养室(3)和第二培养室(7)分隔为室上层(15)和室下层(16),所述室上层(15)和室下层(16)均设有一进一出两个接口,分别为上进口(11)、上出口(12)、下进口(13)、下出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10)用于覆盖基质胶或者放置多孔水凝胶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2)与第一培养室(3)之间、第一培养室(3)与第一废液收集瓶(4)之间、第二泵(6)与第二培养室(7)之间以及第二培养室(7)与第二废液收集瓶(8)之间均设有第二阀门(1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室(3)用于培养肿瘤细胞;所述第二培养室(7)用于培养施万细胞或背根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外植体。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室(3)用于培养施万细胞或背根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外植体;所述第二培养室(7)用于培养肿瘤细胞。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肿瘤嗜神经侵袭机制研究的体外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模型可建立三种培养模式:1)关闭第一阀门(9),第一培养室(3)单独培养肿瘤细胞,第二培养室(7)单独培养施万细胞或背根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外植体,此时模型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三维培养系统,可单独进行分析检测,作为对照组实验;其中第一培养室(3)和第二培养室(7)内的培养物可调换;
2)打开第一阀门(9),第一培养室(3)单独培养肿瘤细胞,第二培养室(7)单独培养施万细胞或背根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外植体,此时模型可模拟体内组织间的分子串音,可以观察肿瘤细胞在上游位置时对神经侵袭的影响,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代谢对神经的诱导作用;
3)打开第一阀门(9),第一培养室(3)单独培养施万细胞或背根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外植体,第二培养室(7)单独培养肿瘤细胞,此时模型可模拟体内组织间的分子串音,可以观察肿瘤细胞在下游位置时对神经侵袭的影响,可以检测神经细胞代谢对肿瘤细胞的诱导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81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液管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净化废水池内部废气的气体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