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强度高的耐挤压扁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09529.5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5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信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强度 压扁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强度高的耐挤压扁电缆,包括加强框和设置在加强框内部的线芯,加强框的内部还竖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线芯之间,支撑板上部的两侧与加强框内腔的顶壁之间以及支撑板下部两侧与加强框内腔的底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斜撑板,线芯与加强框、支撑板和斜撑板之间设置有填充层;线芯包括导体和依次包覆在导体外的绝缘层、内包带层、屏蔽层、外包带层和内护套层;加强框的外部依次包覆有外护套层和弹性保护层,外护套层和弹性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减压机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扁电缆结构强度低,耐挤压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强度高、耐挤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强度高的耐挤压扁电缆。
背景技术
扁电缆是由许多根导线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扁形导线。在需要频繁拖动、卷绕的供电场合下,为防止电缆扭结,大都采用扁电缆,比如在起重、运输、机械、电气、矿山等行业中使用的各种移动动力装置的电源连接及控制信号照明等多采用扁电缆。扁电缆便于整齐卷绕以及更好的防止电缆扭结在一起。
现有的扁电缆在结构强度以及耐挤压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扁电缆结构强度低,由于扁电缆呈扁形,在扁电缆使用的过程中,扁电缆经常会受到上下两侧挤压,从而会导致扁电缆内部的线芯变形、破损和分离,从而影响扁电缆的使用,降低扁电缆的使用寿命,甚至引起火灾和电击事故。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强度高的耐挤压扁电缆,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强度高、耐挤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强度高的耐挤压扁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扁电缆结构强度低,耐挤压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强度高、耐挤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强度高的耐挤压扁电缆,包括加强框和设置在加强框内部的线芯,线芯的个数不少于三个,加强框的内部还竖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均与加强框固定连接,支撑板位于线芯之间,支撑板上部的两侧与加强框内腔的顶壁之间以及支撑板下部两侧与加强框内腔的底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斜撑板,斜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加强框和支撑板固定连接,线芯与加强框、支撑板和斜撑板之间以及斜撑板与加强框和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填充层;线芯包括导体和依次包覆在导体外的绝缘层、内包带层、屏蔽层、外包带层和内护套层;加强框的外部依次包覆有外护套层和弹性保护层,外护套层上部的左右两侧和外护套层下部的左右两侧均沿外护套层延伸的方向开设有第一横槽,弹性保护层内腔上部的左右两侧和弹性保护层内腔下部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一横槽位置对应开设有第二横槽,第一横槽与第二横槽内间隔设置有减压机构。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对扁电缆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提高扁电缆的耐挤压性能,减压机构包括第一减压板、第二减压板与减压弹簧,第一减压板设置在第一横槽的底部,第二减压板设置在第二横槽的顶部,减压弹簧设置在第一减压板与第二减压板之间,并且减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减压板和第二减压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扁电缆的结构强度,外护套层内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对称位于加强框的两侧,加强筋为尼龙棒或者芳纶纤维绳。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扁电缆内部结构的紧密性,从而提高扁电缆的结构强度,内护套层的外表面与加强框、支撑板和斜撑板之间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将扁电缆受到的压力向两侧传递,提高扁电缆所能承受的压力,弹性保护层上侧的中部向下凹陷,弹性保护层下侧的中部向上凹槽。弹性保护层上侧的中部向下凹陷以及弹性保护层下侧的中部向上凹槽均可以形成拱形结构,从而可以很好的将压力向两侧传递,提高扁电缆所能承受的压力,进而提高扁电缆的耐挤压性能。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加强框的棱边对外护套层造成损伤,加强框的截面呈矩形,并且加强框的四个棱边处均设置成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信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信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09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